舞劇《天下大足》重慶巡演啟幕 舞出崖壁上的眾生相

2月21日晚,伴隨著雷鳴般的掌聲,以及不絕於耳的喝彩,渝派大劇、以舞蹈演繹大足石刻文化的舞劇《天下大足》,在重慶大劇院成功完成了首輪全國巡演的首站演出。
這部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大足區委、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舞劇,以舞蹈語言重構千年石窟藝術的肌理,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藝術表演。
舞劇《天下大足》開票以來,熱度不斷攀升,更是出現開票即售罄、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該劇何以吸引觀眾,備受歡迎?舞劇的藝術力量又從何而來?
聚焦勞動者本身的美感
大幕緩緩拉開,伴隨著音樂的輕柔響起與燈光的漸次明亮,一幅充滿煙火氣的南宋川渝生活圖景徐徐展開。
“叮叮當——叮叮當”舞台上,演員們手握錘子、鑿子,用剛健有力的舞姿,向觀眾展現著千年前熱火朝天的開鑿場景。
舞劇《天下大足》劇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舞劇故事以少年小福的視角,講述人間小滿的“喜”與人生無常的“悲”,以此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匠人。
中國古代的石窟作品鮮少留有鐫刻者的姓名,但在大足石刻,卻有數十位創造者的姓名與他們的杰作長伴千年。這些創造者都是最平凡的百姓,在無常的命運中,用創造了“人間小滿”的雙手,鑿刻出崖壁對“天下大足”的守護。
“致敬平凡的工匠,也銘記他們的不凡經歷。”舞劇《天下大足》總編導張雅琦介紹,舞劇的編排在致敬大國工匠的同時,也將千百年前的生活畫卷鋪陳在舞台之上。
舞“活”石窟瑰寶
在舞劇《天下大足》裡,大足石刻的元素豐富,各色形象躍然而出。舞台以巨型投影幕布為背景,光影交錯間,大足石刻中的媚態觀音、水月觀音、志公和尚、吹笛女、養雞女、牧牛圖、沽酒女等形象,都在劇中得以藝術還原,實現讓造像走下崖壁,走上舞台。
舞劇《天下大足》劇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舞台上,演員們以剛柔並濟的舞姿演繹石刻背后的平凡工匠故事。張翰、孟慶旸等領銜舞者以高難度動作展現鑿石開山的艱辛。群舞段落中,演員們以流動的肢體語言模擬石刻線條的韻律,舞“活”了石窟藝術瑰寶。
“通過聚焦於大足石刻雕刻工匠的故事,展現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天下大足’理想社會的渴望。用100分鐘時長的舞劇濃縮演繹大足石刻400余年的開鑿歷史。”舞劇《天下大足》總編導劉翠介紹,該劇通過十個篇章,生動再現大足石刻群的壯麗景象,既有開鑿過程的艱辛與師徒間的深厚情誼,也有煙火人間的幸福美滿和田園生活的唯美畫卷。
舞劇《天下大足》劇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游子”回鄉 接受“面試”
談及此次巡演,舞劇《天下大足》總編導張雅琦直言,該舞劇21日至23日將連續演出三天,“游子”回鄉,就要接受家鄉人的檢驗了。
檢驗結果如何?觀眾的反應就是答卷。
“搶票太不容易了,我們宿舍四個人就隻有我搶到了,看完以后覺得我來太值了,值得二看、三看……”還在讀大學的傅駿廉說,此前爆火的游戲“黑神話·悟空”就讓他萌生了一定要去大足石刻看看的計劃,“今天看完舞劇,我決定下個周末就出發”。
“作為大足人的我倍感自豪,沒想到這個舞劇給我這麼大的震撼,希望《天下大足》走遍天下。”今年65歲的蘇潭觀看完舞劇后感慨不已,直呼“看不夠!”
“除了故事情節、演員們精湛的表演,還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舞台后上方有一面巨大的鏡子。”散場后,舞台舞美設計也備受觀眾好評。
舞劇《天下大足》舞美設計高廣建介紹,這樣的設計透過鏡面投影,使得小小舞台之上“攀登感”躍然而出。它同時也映照出佛教中照見自己,照見眾生這樣的一個理念,透過這個鏡子,觀眾也成了舞劇的一部分。
劇場內的舞劇演出精彩紛呈,給觀眾新體驗﹔劇場外的文化氛圍濃厚、文創作品琳琅滿目,同樣給觀眾帶來驚喜。舞劇重慶首演當天下午,“名家品石刻”藝術訪談在重慶大劇院劇場外側大廳舉行。舞劇《天下大足》編導等主創團隊和大足石刻研究院郭相穎、黎方銀等專家學者與觀眾見面,分享舞劇創作理念和幕后故事,解答大足石刻文化內涵,詮釋“人間小滿,天下大足”的精神內核。
“名家品石刻”藝術訪談現場。付軍攝
同場舉行的集美展和大足文創快閃活動則滿足觀眾對大足文化的探索欲望,方便他們把濃縮在崖壁上的“唐宋風華”帶回家。此外,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大足區共同設置大足文創快閃店,現場銷售40余款由大足石刻文化衍生設計的文創產品,以及舞劇《天下大足》周邊文創產品,這些精美的文創產品頗受觀眾歡迎。該劇主演現場進行文創產品簽售,受到觀眾追捧。(徐雯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