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區教育大會召開 吹響教育強區建設“沖鋒號”

2月26日,重慶市潼南區教育大會召開,系統總結全區教育工作,部署推進教育強區建設任務,凝心聚力推動全區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潼南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大會現場。張源攝
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講話。張源攝
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全區上下特別是教育系統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充分認識教育是先導工程、戰略支撐、民生大計,迭代升級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新時代教育強區,為潼南趕超跨越提供有力支撐。
潼南區委副書記、區長秦啟光主持,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彬,區委副書記張翱,區委常委,有關區領導參加。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全區教育事業邁上新台階
黨的二十大以來,潼南區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教育強基礎、育人才、促發展核心功能,全區教育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黨建統領全面加強,全面完成中小學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建設﹔教育保障力度持續增強,教育投入持續增長,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35.5萬人次﹔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有效提升,建成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與重慶八中等主城名校合作搭建“雙師課堂”46個,重慶電力高專建成投用﹔素質教育亮點紛呈,累計獲得各類國家、市級獎項1200余個,創建國家級、市級藝體科技特色學校25所﹔教育改革有力推進,協同成立中西部縣域中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聯盟,入選首批成渝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試驗區,獲評毗鄰地區教育協同發展試點優秀單位﹔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新增碩士研究生以上435人,成立名師、名班主任、名教研員、名校長、名書記工作室50個,培養市區級骨干教師、學科名師、學科帶頭人1500余人。
聚焦5項重點任務
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強區
文天平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區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難點痛點堵點。要突出改革創新、唯實爭先,奮力建設教育強區推進教育現代化。
會上,印發了《潼南區加快建設教育強區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到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強區。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建成,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科技服務人才能力全面躍升,教育綜合實力進入渝西領先行列、全市第一方陣。到2027年,教育強區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高質量教育體系基本形成,教育布局結構與經濟社會和人口高質量發展需求更加契合,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持續提升。
具體而言,全區要實現“6個顯著提升”,即立德樹人成效顯著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貢獻度顯著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顯著提升、教育綜合改革質效顯著提升、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顯著提升、黨建統領教育安全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文天平強調,實現上述目標,要著力抓好5項重點任務。一是聚焦培根鑄魂,在立德樹人上展現新氣象。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健全五育培養體系,發揮紅色資源優勢。二是聚焦優質均衡,在教育質量上邁上新台階。要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動高中教育提質升位,推動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推動成人教育多元協同。三是聚焦強基培優,在隊伍建設上取得新成效。要樹牢師德師風第一標准,健全梯次培養體系,強化教師權益待遇保障。四是聚焦關鍵環節,在改革創新上實現新突破。要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深化辦學模式改革,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深化教育數字化改革,完善教育開放合作機制。五是聚焦黨建統領,在規范治理上提升新效能。要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打造教育特色黨建品牌,全面加強平安校園建設,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干字當頭謀新篇
奮力推動“教育強區·學在潼南”變革提質發展
潼南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蔣俊圍繞黨建統領、公平優質、支撐有力、創新求變四個維度,匯報了全區教育工作成效。蔣俊指出,下一步,全區教育系統將緊扣潼南現代化建設“1132”體系架構,錨定教育強區建設“166N”整體規劃,以兩個國家級創建為抓手,干字當頭、乘勢而上,在“教育強區·學在潼南”建設上一貫到底抓落實抓具體抓效果。
潼南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蔣俊匯報全區教育工作成效。張源攝
一是在黨建統領上立標杆。堅持以“五心強校·鑄魂育人”黨建品牌為統攬,深化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健全“黨建領航、書記領責、黨員領先”工作體系,持續放大“1+N”黨建品牌矩陣聯動效應,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是在融合育人上樹品牌。實施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攻堅計劃,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市級共同體試點,擦亮“恰潼學少年”思政育人品牌,協同打造成渝中部地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群、紅色文化研學走廊,加強學校“一校一品”和學生“一專多能”建設,推動“校校有特色、人人能出彩”。
三是在縣中振興上求突破。深入推進普通高中發展促進計劃,加快潼南中學金福校區建設,積極引入優質民辦高中,深化與主城名校合作共建,加強拔尖創新人才一體化培養,大力提升教育出口水平,做強“潼南高中”品牌。
四是在改革創新上出范例。主動融入成渝雙核聯動和遂潼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化教育“1281數字化行動,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體系,組建“優質學校+”教共體、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聯體,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探索開設國際校企合作班,著力推進教育開放由交流互訪轉向合作共建,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潼南辨識度的教育改革成果。
五是在隊伍建設上激活力。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發展全周期培養,強化“名師名校名科”建設,通過專家引領、名校訪學、跟崗培訓、跟蹤培養等方式,建成一批名師工作室、教師創新團隊,著力培育一批情懷深、思維新、專業強的涪江名師、巴渝良師。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宗偉發言。張源攝
重慶市潼南中學校黨委書記侯君輔發言。張源攝
會議期間,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市潼南中學校圍繞高校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等主題作了交流發言,潼南區人力社保局、桂林街道、實驗中學等10個單位作了書面發言。(晏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