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金融>>動態

重慶銀行:寫好鄉村振興故事 扎實護航民營經濟發展

2025年02月28日20:30 |
小字號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

秀山縣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裡,茶葉香飄四方,茶農春風滿面,笑聲爽朗,“重慶銀行全程上門服務,僅三天就批下了貸款,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欣欣向榮,萬州區某生態養殖基地裡,三五成群的“蘆花雞”自由啄食,雞鳴聲此起彼伏,“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關頭,重慶銀行都雪中送炭,一筆筆關鍵貸款,給了我們源源不斷的信心。”

這一切,得益於重慶銀行在鄉村振興領域的深耕細作,也離不開民營經濟發展迎連番利好。

作為西部地區首家“A+H”上市城商行,重慶銀行堅守“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發展初心,以“提升四類能力”為引擎,以“推進五項機制”為保障,以“支持六大領域”為抓手,通過制度、產品、服務、數字“四大杠杆”,激活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乘數效應”,構建起全體系、全區域、高質量、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體系。

截至去年12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近45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60億元,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近2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30億元。

秀山縣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集中採購村民茶葉。重慶銀行供圖

秀山縣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集中採購村民茶葉。重慶銀行供圖

量體裁衣 特色服務讓產業“旺起來”

早春二月,萬物吐翠,新茶飄香,彭水縣保家鎮清平社區3組的白茶種植基地裡,茶農們穿梭在一壟壟青綠之間,喜採第一捧鮮芽。

“重慶銀行的資金支持,幫助我們公司在關鍵節點完成搬遷,引入180台全自動加工設備,擴大產能的同時大幅提升了茶葉品質。”2017年,來自浙江安吉的徐先生在彭水注冊成立了一家農業發展公司,專注種植生產白茶。

別看老徐如今笑容滿面,前些年卻一直有兩“愁”:一愁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便,農業生產依舊“靠天吃飯”“肩挑背馱”﹔二愁管理模式粗放,銷售渠道單一。

如何完善基礎設施?彭水縣積極配套建設加工廠房、制茶機具、灌溉系統、生產便道等設施設備,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如何拓展銷售渠道?公司借助廠商直供、門店直銷、電商直播及茶博會、農展會等各類推介活動,擴大品牌知名度,白茶1號、黃金芽、金鑲玉等產品在首屆四川茶葉國際博覽會(川渝)獲評“金獎茶葉”。

“茶葉量產后,隨之而來的是需要大量人工勞務、化肥購買等資金投入,企業的流動資金一時捉襟見肘。”憶及發展難關,徐先生有感而發。

重慶銀行彭水支行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多次實地走訪並向政府相關部門了解企業實際經營情況,計劃給予企業信貸支持。經多方共同努力,成功向企業提供“助農貸”100萬元。后根據企業發展需要,追加發放“渝貿貸”200萬元,緩解其資金壓力。

如今,荒山變茶山,茶山變金山,企業實現良性發展,農戶也有了穩定收入。“我們通過發展‘公司+村集體+農戶’產業化模式,除了每年支付工人工資200余萬元外,還給農戶固定分紅。”徐志強說道,“到了採茶季,茶園最大用工量都能達到3000余人。”

重慶銀行工作人員陪同企業相關負責人查看茶樹生長情況。重慶銀行供圖

重慶銀行工作人員陪同企業相關負責人查看茶樹生長情況。重慶銀行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為深入支持鄉村振興,重慶銀行開發“惠農貸”“集體經濟貸”等鄉村振興批量業務6個,上線“智融招商貸”“渝保貸”等特色產品,優化升級“新農貸”“創想貸”等存量產品,不斷拓寬鄉村振興產品線。

在“工具箱”日趨豐富,涉農貸款邁向規模化、高速化增長的同時,重慶銀行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還顯著體現在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上。

——制定《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重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16條工作舉措、49項任務清單﹔優化涉農授信政策,為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糧食安全與農產品穩產保供等涉農業務“開綠燈”。

——組建專職團隊、配備專業力量,豐富三農畫像標簽,調整涉農信貸產品白名單、貸后預警等數據邏輯,讓涉農信貸普到“面”上,惠到“點”上,幫到“心”上。

——聚焦幫扶區縣、糧食安全、新農主體等六大領域,打出一套志智雙扶、產業振興、消費幫扶、環境治理的“組合拳”,促進鄉村產業前后延伸、首尾相連、縱橫配套。

結對幫扶 資源傾斜讓鄉村“美起來”

青山含黛、碧水瀲灩,走進萬州區龍駒鎮,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現在不僅公路變寬了,環境變美了,生活也是蒸蒸日上,心情特別舒暢。”眼前的景色讓村民們頗有感觸。

美景從何而來?這得益於駐村干部全方位、高標准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近年來,重慶銀行萬州支行積極派駐黨員駐村,與萬州區龍駒鎮太吉村村民同吃同住,幫助該村打造科普金融文化長廊,深度參與該村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工作,“煙火氣”與“文明風”相得益彰。

事實上,重慶銀行一直堅持將金融服務下沉至鄉村一線,與鄉村振興重點區域鎮、村、企以及同業機構開展結對共建,持續推廣“穩崗貸”“鄉村振興青年貸”等特色產品,在產業生態、招商引資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探索出錯位布局、跨域協同、融合發展的結對幫扶之路。

截至12月末,該行在1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區)縣的貸款余額超5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60億元﹔“渝樂惠”電子商城上線縣域農特產專題場館16個,上架消費幫扶商品200余款,開展助農營銷活動多場。

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一項項惠民之舉的實施,讓重慶銀行的定點幫扶成果看得見、摸得著、可持續,也讓村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創新賦能 金融支持讓百姓“樂開懷”

“貸款不用去縣上,取款不用到鎮上,多虧了重慶銀行,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辦理金融業務,真是太貼心了!”村民王阿姨高興地說。

據悉,為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支持工作,重慶銀行綜合運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項創新技術,以平板電腦+移動背夾+APP為載體,推出服務鄉村的數字化新“武器”——巴獅數智移動銀行(以下簡稱“巴獅數智”)。

具體來說,巴獅數智把傳統網點金融服務“一站式”地提供給鄉村居民,有效降低農村地區客戶獲得金融服務的時間及經濟成本,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務得到一致好評。

“智”在哪裡?巴獅數智利用5G高速度、低延時的優勢,將交易數據量巨大的業務場景等待時間縮短至秒級,大幅提升鄉村區域業務辦理效率﹔利用雲計算分布式的算力支持,突破時間、空間的界限,高效驅動一線人員獲客和維客,借助生物識別技術,有效識別和認証客戶身份,確保線上業務的可溯性和安全性。

“便”在何處?巴獅數智以工作人員手持平板電腦+移動背夾的上門服務形式,在廣大農村區域延伸金融服務,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享受與銀行物理網點同質同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有針對性開發“定期子賬戶移出”“存單憑証更換”“助農貸”等專門服務三農客戶的功能,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面、滿意度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巴獅展業”上門服務“三農”客戶近20萬人次,“巴獅數智展業移動銀行”榮獲金融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優秀案例﹔在農村結算服務方面,已建成鄉村便民服務站點85個,為農戶布放收款終端約1.3萬台。

此外,為疏通鄉村融資服務堵點,重慶銀行還利用“金渝網”“信易貸渝惠融”“長江渝融通”“渝企金服”等融資服務平台,積極建設“1+2+N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基地”等融資服務渠道,推進信貸服務進村鎮,通過共享涉農信用數據、簡化申請審批流程,成功落地全市首筆“新農信貸直通車”貸款。

從傳統做法到科技賦能,再到現代服務,重慶銀行正以有力度、有溫度、有速度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夯實農村發展基底,助力鄉村振興。

眼下,放眼巴渝,大棚裡各色蔬菜綠意盎然,圈舍內牛羊成群雞豬滿圈,鄉野間人勤春早萬象“耕”新,處處涌動著滾滾春潮,孕育著勃勃生機,重慶銀行的“豐收故事”還將收獲更多回響……(重慶銀行)

(責編:莢天宇、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