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走進西大附中 暢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3月1日下午,一場關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現路徑的科學盛宴在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以下簡稱“西南大學附中”)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一行走進該校,為同學們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西湖實踐》主題講座。
施一公分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付軍攝
西南大學黨委書記張衛國,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向紅,西湖大學副校長、工學院院長仇旻,重慶市教委人事處處長李斌,北碚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歐陽俊,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黨委書記歐健及校長、黨委副書記張勇等領導嘉賓出席講座。
施一公院士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這個主題,詳細介紹了西湖大學的創立背景、辦學定位、師資力量、本科生“一人一策”的培養方案等,並就西湖大學“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特點作了解讀。他表示西湖大學是一所為科學家而來的大學,其以人才為立校之本、強校之基,在新型大學治理機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科技評價標准方面不斷進行探索,致力於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寬廣國際視野、扎實學科基礎、卓越創新能力的人才。
施一公與學生互動交流。付軍攝
西大附中學生向施一公提問。付軍攝
“高中生如何為西湖大學生物科學方向的研究性學習做准備?”“您有應對學業或者科研挫折的好辦法嗎?”“未來生物科學將有怎樣的發展趨勢?”面對附中學子的提問,施一公院士一一耐心解答,並高度肯定了附中學子對科學的積極探索精神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他鼓勵學子們要繼續保持熱愛、堅持不懈,以高遠的夢想引領自己的人生,為民族振興、為國家強盛、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貢獻。
西南大學附中校長張勇提到,“西附”和“西湖”在重慶話裡同音,希望更多學生從“西附”中學走向“西湖”大學。施一公院士對學校在托管幫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取得的成績表示了贊賞,他表示拔尖創新人才的西湖實踐正與西南大學附中秉承的“立人·新民”辦學理念,致力於培養“具有開放視野、健康身心、智慧人生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擔當者”的教育主張不謀而合。
西南大學附中黨委書記歐健表示,近年來學校依托大學資源,發揮大學附中辦學優勢,以“三大書院”“兩大中心”為基石,積極構建“大中小”一體貫通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五大學科競賽的突破性發展,近五年內共計272人次獲省級一等獎及以上榮譽,51人次入選重慶市代表隊24人次斬獲金牌,6人入選國家集訓隊,入選ISEF科技創新國家隊4人,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人,重慶市政府科技創新市長獎(提名獎)16人,科創類賽事國際金牌22項、全國金牌26項,獲專利279項,市級獎項500余項。
接下來,西南大學附中將以院士大講壇為平台,邀請國內外院士來校,讓學生近距離接觸科學家,走近學科前沿,開拓學生視野,培育家國情懷。(袁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