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窗見綠、出門見園 渝中打造立體山水都市

人民網重慶3月6日電 (陳琦、劉敏)陽春三月,渝中區佛圖關半山崖線的近千株美人梅迎來了最佳觀賞期,“開往春天的列車”引來市民游客前去打卡拍照,感受春天的氣息。
來自渝中區2025年一季度生態環境保護新聞發布會上消息,近年來,美麗渝中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全區生態環境越來越好,2024年,渝中區入選2024年度“中國美麗城市典范”。
渝中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劉曉江介紹,2024年,渝中區通過構建“治污攻堅矩陣”,全區生態環境“含綠量”更足。其中,在“治水”方面,完成管網更新改造54.51公裡,45個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類整治完成率100%,“兩江”渝中段地表水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准﹔在“治氣”方面,實現各類污染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監管,上清寺國控站點自建站以來,優良天數首次突破300天、達到307天,同比增加55天,改善率全市第一﹔在“治土”方面,嚴格建設用地准入管理,全區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在“治廢”方面,醫療廢物、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實現收集率、處置率2個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2%。
在構建全域“三生空間”方面,編制發布《重慶市渝中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構建“一廊、兩江、多節點、多脈絡”的全域生態空間格局,全區未規劃工業用地,嚴禁“兩高一低”項目落戶。
在織就藍綠生態屏障方面,通過實施“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兩岸青山·千裡林帶”等工程,持續扮靚天際線、山脊線、江岸線。深入開展19.1公裡水岸線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修復消落帶74萬平方米,珊瑚壩生態濕地、黃沙溪濱江休閑帶等成為居民休閑“好去處”。
在打造立體綠化景致方面,充分利用邊坡、堡坎、崖壁等空間,“見縫插綠”打造全方位立體化山水都市,盤活城市“金角銀邊”,打造“第五立面”屋頂風景。完成40余萬平方米坡坎崖修復治理,打造城市花境40余處,實現居民“開窗見綠、出門見園”。綠化覆蓋率接近40%,打造“半城山水半城花”。
在筑牢生態韌性底盤方面,加強珊瑚壩“一島一策”日常保護監管,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合運用海綿城市理念,海綿城市達標面積佔城市建成區面積比例達41.6 %。大力實施管網更新改造專項行動,2020年以來,新建改造管網122.85公裡,基本打通規劃分流制區域大石化片區排水主通道。強化地災隱患排查整治,加快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提升生態系統韌性。
劉曉江表示,2025年,渝中區將繼續以美麗渝中建設為統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健全以治水治氣為牽引的“九治”生態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持續改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朱華榮:加快完善自動駕駛標准和法規
- 當前,重慶正著力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作為三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之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正成為推動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2025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建議,加快完善自動駕駛標准和法規,針對自動駕駛領域標准體系尚未統一的問題,提出了構建覆蓋研發、測試及監管等環節的標准體系的建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