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空間限制 重慶交職院 “全息超時空互動教學平台”首發

為進一步構建數字教育新形態,近日,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正式發布學校“數字化育人工程”建設成果,通過“沉浸式教學場景、全息化互動平台、智能化課程體系、立體化數字教材”一體化的創新實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培育具有數字基因的新時代大國工匠。
虛實相生 打造沉浸式育人新場域
學校以“技術賦能教育,數字引領未來”為核心理念,以“智創未來,育見無限”為願景,依托人工智能、虛擬仿真、混合現實等技術,打造了國內領先的“智教立方”全景沉浸式教學平台。
全景沉浸式教學平台。重慶交通職業學院供圖
該平台精准對接智能制造、軌道交通、數字建筑等前沿產業領域,構建高仿真虛擬實訓場景。學生在虛擬車間中可操作數字映射的生產設備,在三維解剖實驗室中可逐層透視人體器官結構,系統實時反饋操作數據並生成技能評估報告。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動態數據資源池,實現“教學場景與生產現場同步、技能訓練與崗位需求同頻”。
無界交互 重塑全息化教學新范式
學校創新研發打造了全息超時空互動教學平台,以5G網絡為脈絡、全息成像為媒介,打破傳統課堂的物理邊界。平台支持多地師生“共聚”全息課堂,企業導師的立體影像可實時演示精密儀器操作,非遺傳承人的數字分身能跨時空還原傳統工藝精髓。
全景沉浸式教學平台。重慶交通職業學院供圖
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探索歷史事件、復雜的科學原理,大幅提升學習的積極性與理解能力。全息超時空互動教學平台則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師生可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實現遠程實時互動,極大地拓展了教學的邊界。
數字筑基 構建智能化資源新體系
學校同步推出“雲梯”數字化教學資源矩陣,涵蓋三大核心板塊:
自適應生長數字課程:基於產業大數據動態優化課程內容,如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實時嵌入最新行業標准與故障案例庫﹔多模態數字教材:融合交互式3D模型、AR增強實景、微課視頻鏈,掃碼即可展開情境化學習﹔通濟湖AI大模型學習系統:運用AI自然語言處理與知識圖譜技術,提供24小時個性化學習導航,實時解決學生學習問題,個性化匹配學習路徑。通過數據分析生成個性化成長檔案,為教師提供精准教學策略建議。
全景沉浸式教學平台。重慶交通職業學院供圖
數字化轉型是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必然選擇。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副校長張文禮介紹,學校通過構建“虛擬與現實交融、技術與人文共生”的教育新范式,不僅破解了傳統職業教育“看不見、進不去、動不了、難再現”的四大痛點,還構建起了“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的生態體系。讓技術技能學習突破時空桎梏,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字賦能中實現“適性成長”,為制造強國建設輸送具有數字素養的復合型工匠。(袁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