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區舉行“政策面對面 服務零距離”民生政策解讀活動

人民網重慶3月14日電 (陳琦、劉敏)養老怎麼養?出行怎麼更方便?老舊小區怎麼改?…3月14日,渝中區舉行“政策面對面 服務零距離”民生政策解讀活動,來自渝中區民政局、區人力社保局、區交通運輸委、區市場監管局的5位“發言人”圍繞群眾關心的問題現場進行政策解讀,並回答居民提問。
民生政策解讀活動現場。渝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已建成79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站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是當前許多家庭面臨的重大問題。在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一老一小”問題。
活動中,渝中區民政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周平介紹,近年來,渝中區堅持將養老服務作為“民生溫度”的標尺,聚焦居民“家門口養老”需求,全力推進全區“15分鐘高品質養老服務圈”,建成養老機構34家、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及社區養老服務站共79個、社區老年助餐點41個、家庭養老床位以及適老化改造惠及1000多戶。
針對有居民提出如何找到老年食堂,周平現場回復,大家可通過“渝中民政”微信公眾號中“民政服務—智慧養老小程序”或直接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渝中智慧養老”,點“服務機構”搜“食堂”,就可以看到所在轄區居家附近的食堂在哪裡了。特別針對行動不便、獨居在家的老人,轄區絕大部分老年食堂都有上門服務,為大家提供便捷、優惠、熱乎的就餐體驗。
從居民區步行15分鐘內可達換乘站點
地勢落差大、轄區內小巷多,為方便市民出行,渝中區持續推進公交線網優化、公軌無縫接駁、服務品質升級來辦好民生實事。
渝中區交通運輸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毛友誼介紹,目前,渝中區已建成軌道站點28個、公交站點300個、公交線路112條、改造公交換乘站32處,如今在渝中任何一個居民區步行15分鐘內必有換乘站點,100米內公交軌道接駁基本全覆蓋,50米公軌接駁率達86%,實現“出門乘公交、換乘通全城”。針對背街小巷常規公交車開不進去的問題,渝中區創新選用11座電動小巴,開通8條小巷公交線路,覆蓋28個社區,串聯30家醫院和35所學校,年服務乘客200萬人次,通過這組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民生擺渡車”,打通了交通“微循環”。
此外,針對就醫停車難,渝中區交通運輸委還創新全市首條健康專線3238路,直接開到重醫附一院門診樓下,為患者就醫節約時間﹔針對上學換乘折騰,開通學生專線3209路,直達人和街、人民小學、求精中學校門口,為學生上學節省路程﹔針對旅游找路“打腦殼”,先后打造了8條特色觀光巴士,串聯渝中熱門景點,讓游客坐著公交就能暢游山城美景,省心又巴適。
現場一位市民提問,每天坐3438路公交到軌道袁家崗車站,但在重醫附一院南門那一段經常堵車。毛友誼現場回復,正在研究優化3438路公交的線路,直接從附一院裡通行,避免在軌道袁家崗站和附一院南門堵車。
已完成老舊小區加裝電梯204台 惠及8088戶居民
作為重慶母城,渝中區無電梯的老舊居民樓較多,居住在無電梯住宅的居民,特別是上下樓梯不便的老年人,一直都是讓人非常牽挂的群體。
渝中區市場監管局黨組副書記李凌介紹,為方便老舊住宅居民“上下樓”,從2017年起,渝中區在全市率先啟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將這項工作作為推進城市更新、增進群眾幸福感的民生大事。
近幾年,通過不斷完善管理、優化流程,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渝中”模式。 截至2024年底,渝中區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已連續7年,每一年都納入區裡的重點民生實事,全區累計完成加裝電梯204台,惠及居民8088戶。
李凌表示,今年,渝中區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仍被納入民生實事之一,今年計劃完成加裝電梯不少於20台,補助政策和往年都相同,按照區政府出台的試點工作方案,對包括資金保障的方案給予政策支持,明確政府補貼資金佔電梯總加裝費用的50%,居民自己籌50%,整個加裝流程公正、公開、透明,由居民自願申請進行加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渝廈高鐵重慶段“黃醫生”上線
- 人民網重慶3月13日電 (記者胡虹)記者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3月13日8時許,55901次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從重慶東站駛出,對新建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以下簡稱:渝廈高鐵重慶段)線路及各系統進行綜合檢測,標志著渝廈高鐵重慶段首趟動車組上線,離全線開通更近一步。 “黃醫生”對渝廈高鐵重慶段線路及各系統進行綜合檢測。…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