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打造全球舊機電產品“重生”基地,讓舊車變速箱、發動機等獲“新生”——

重慶開辟“保稅再制造”新賽道

2025年03月15日08:51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不同於維修和翻新,再制造是對舊產品進行全面“重建”,讓它變成一個“新產品”,這可以大幅降低用戶維修成本

●“保稅再制造”,則是將國外的舊部件進口到國內,在保稅區內進行再制造,再出口到其他國家。目前,全國僅有天津、上海、重慶三個城市獲批開展這一業務

●“保稅再制造”試點的落地,為重慶構建一個完整的再制造產業集群奠定了基礎

3月14日,首批汽車變速箱控制模塊“舊零件”運抵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受訪者供圖)

3月14日,首批汽車變速箱控制模塊“舊零件”運抵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受訪者供圖)

3月14日上午,重慶兩路果園港綜保區,一輛裝載著“舊零件”的汽車,朝重慶雨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翔科技)的倉庫駛去。

這些“舊零件”共有1080個,全部是汽車變速箱控制模塊,以進口的方式來到重慶。在這裡,它們將實現“重生”,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

這個將進口“舊零件”運至綜保區,讓其“重生”后再出口的業務,名為“保稅再制造”。

目前,全國僅有天津、上海、重慶三個城市獲批開展這一業務。雨翔科技順利進口這第一批“舊零件”,標志著重慶正式開啟“保稅再制造”業務,也為重慶制造業和外貿進出口開啟了一條新賽道。

“再制造”不同於維修和翻新

什麼是“再制造”?從字面上看,它是一種讓“讓舊變新”的制造模式。但是,它又與“維修”和“翻新”不同。

雨翔科技負責人阮錫軍解釋了三者的區別:維修只是針對損壞部分進行修復,目的是恢復功能﹔翻新主要側重外觀處理,讓產品看起來像新的﹔而再制造,則是對舊產品進行全面“重建”,讓它變成一個“新的”。

以手機為例,再制造的手機首先需要進行拆解和清洗。緊接著,手機的一些核心部件要更換為新部件,再經過重新組裝和嚴格測試,變成一個“新手機”。

“再制造之前,我們會對產品進行評估,判斷它是否有再制造的價值。”阮錫軍說,比如一台手機要是屏幕、CPU等部件壞了,更換部件的成本很高,就沒有再制造的必要了﹔而如果只是電路、電池等部件壞了,那就可以通過再制造,讓其獲得“新生”。

阮錫軍表示,再制造產品有明確的工藝流程和標准,最后成品的性能必須達到甚至超過原產品,所以它不是“二手貨”,而是“新品”。

而“保稅再制造”,則是將國外的舊部件進口到國內,在保稅區內進行再制造,再出口到其他國家的一種模式。

既然是“做”一個新產品,為什麼要以“再制造”的方式,花大力氣去更換、改造舊件,而不是讓原廠直接生產呢?

答案是產品迭代和市場保有量。

比如,一個車型在推出3—5年后,其廠商就會對其進行迭代升級,這意味著其產線會有所調整,很可能該車型的一些零部件就不再生產了。但是,原車型車主需要更換零部件怎麼辦?這時再制造的零部件就能派上用場。

“再制造產品的價格一般要比原件便宜。”阮錫軍表示,以高檔汽車變速箱為例,原廠新品可能售價3萬—4萬元,而再制造產品售價在1.5萬—2萬元之間,大幅降低了用戶維修成本。

同時,再制造的產品有明確標識,且必須按照國家標准提供相當的質保期。雨翔科技的再制造產品,提供的質保期不低於一年,與原廠新品相當。

快速落地背后是充分的准備

今年3月,重慶獲批從事保稅再制造業務資質,僅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成功落地了“第一單”業務。

“保稅再制造”業務為何能如此快速落地?

原來,重慶有關方面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備。市商務委外貿促進處處長劉侃表示,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探索開展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產品的保稅再制造試點”,當時,重慶就看到了這一點。

重慶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上下游配套齊全,具備試點的基礎。隨后,市商務委、重慶海關等部門開始進行摸底,希望找到一家有能力從事這一業務的企業主體。

雨翔科技脫穎而出。重慶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副處長汪亮介紹,經過多次調研后,各部門商定:以雨翔科技為主體,向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申報從事“保稅再制造”的資質。

2023年,重慶開始正式申報。阮錫軍回憶說,整個申報過程非常復雜,光是申報材料就有數百頁之多,涵蓋了從原料進口、生產工藝、廢棄物處理到產品標准等各個方面。市商務委、重慶海關等指導公司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幾次。

2024年,商務部外貿司相關負責人專程來渝考察雨翔科技的廠房和設備,對企業的准備工作表示認可。這也給了重慶繼續申報的信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5年3月,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委正式同意重慶以雨翔科技為主體開展“保稅再制造”業務。

此前,我國是明令禁止進口舊機電產品的,那“保稅再制造”如何開展舊機電產品進口呢?

汪亮介紹,重慶海關採取新的監管方式,針對“保稅再制造”建立了“源頭准入+過程監管+風險防控”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對每一件進口的舊件進行“一件一碼”管理,確保全流程監管和可追溯。

“我們要求企業提供完全的舊件溯源信息,並且對再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替換件等實行閉環監管。”汪亮說,特別是對那些邊角料,企業不僅要實行閉環監管,還會復運出口。

正是得益於多方助力和前期充分准備,雨翔科技才能在獲得資質后不到半個月,就成功落地第一單“保稅再制造”的業務。

重慶有望成舊機電產品“重生”基地

“‘第一單’只是開始。”阮錫軍說,在國外,再制造產品受到廣泛認可,市場潛力巨大。

他預測,隨著業務的全面開展,雨翔科技每年將對約25萬個汽車變速箱、發動機及相關零部件進行“保稅再制造”,可實現進出口貿易額近10億元。

事實上,市商務委此前曾組織公司前往意大利考察再制造產業,當地企業也與雨翔科技簽訂了合作協議。

隨著重慶正式開啟“保稅再制造”業務,雨翔科技與意大利企業的合作將全面展開。

值得一提的是,“保稅再制造”還將為重慶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提供新路徑。

據測算,如果雨翔科技每年再制造25萬件汽車零部件,相當於減少約1.5萬噸原材料消耗,節約能源方面則相當於減少1萬噸標准煤消耗、減少碳排放約2萬噸。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一家企業的發展,而是希望以雨翔科技為帶動,實現“保稅再制造”產業向重慶集聚。重慶有望成全球舊機電產品‘重生’基地。”在劉侃看來,“保稅再制造”試點的落地,為重慶構建一個完整的再制造產業集群奠定了基礎。

劉侃表示,目前“保稅再制造”產品主要面向國際市場,未來將爭取在自貿試驗區內開展再制造產品國內銷售試點,讓更多國內消費者享受到再制造產品的性價比優勢。(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