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啄木鳥公司被查處
3月15日晚,重慶啄木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展開調查,公司負責人(中)在聯系員工前來配合調查。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啄木鳥家庭維修的亂收費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啄木鳥家庭維修平台存在“無病亂修、小病大修、亂收費”等亂象,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針對曝光問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聯合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連夜趕赴重慶啄木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啄木鳥公司)查處。
在現場,執法人員對公司進行了詳細調查,查閱了員工培訓等相關資料,並詢問了公司有關負責人及員工,了解公司的運營模式和收費情況,並對機房設備進行初步檢查。截至記者發稿時,調查還在進行中。
“下一步,我們將立即對啄木鳥公司的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力爭盡快進行行政處理。同時舉一反三,對該公司涉及晚會曝光以外的其他問題,一並進行查處。”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十支隊支隊長余彥說。
“我們會積極配合整改、整頓。”啄木鳥公司高級副總裁張文娟表示,公司會積極配合處理,加強整頓,核實清楚之后給公眾一個交代。
據悉,晚會播出后,啄木鳥家庭維修平台也發布致歉聲明,表示了自責和痛心,辜負了廣大用戶的支持與信任,向所有用戶和大眾表達歉意。公司會高度重視用戶的投訴與反饋,並已成立專項調查組,對相關情況進行徹查。徹查完成后將第一時間公布結果。(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盈)
惱人彈窗廣告越點越多防不勝防
沒有關閉按鈕或按鈕不醒目,不能一鍵關閉﹔彈出頻率高,一次性彈出廣告數量多且佔網頁尺寸大﹔甚至在誤點后,還會自動安裝垃圾軟件……
在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彈窗廣告不僅干擾了用戶的正常使用,更存在一定隱患。為何彈窗廣告屢禁不止,花樣頻出?
現象
彈窗廣告堪稱網絡“牛皮癬”
家住渝北區的曾女士喜歡拍照和修圖,最近她在使用美圖秀秀時卻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我用美圖秀秀修完一張圖后,突然出現一個彈窗廣告,引導我去一個購物網站。”曾女士說,她想關掉彈窗,卻怎麼也找不到關閉按鈕,無奈隻得退出軟件。“重啟后,還是會遇到彈窗廣告。”曾女士說。
無獨有偶,市民唐先生遭遇到的彈窗,讓他想起來就后怕。
唐先生的兒子小奇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對電腦和網絡充滿了好奇。最近唐先生發現,小奇使用電腦瀏覽網頁時,屏幕右下角會不時彈出一些情色廣告窗口。“我立馬點擊關閉按鈕,誰曾想反而彈出另一個網頁,這個關閉按鈕是假的。”
唐先生表示,他多次嘗試清理這些彈窗廣告,但效果並不明顯,稍不留神就會再次出現,他擔心這些低俗內容會對小奇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曾女士和唐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在重慶日報、新重慶客戶端的人民來信欄目中,關於互聯網彈窗廣告的投訴屢見不鮮。從電商平台到社交媒體,從辦公軟件到游戲應用,彈窗廣告幾乎無處不在。
彈窗廣告形式多樣,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有的甚至還帶有聲音和動畫效果,讓人不勝其煩。除了影響用戶體驗,這些彈窗廣告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彈窗廣告作為傳播惡意軟件和病毒的渠道,一旦用戶不慎點擊,就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或設備受損。
原因
商家廣告來源,缺乏約束機制
記者將曾女士的情況向美圖秀秀客服進行了反映。該客服人員表示,美圖秀秀作為一個免費的圖片處理軟件,需要通過廣告收入來維持運營和發展。在軟件中嵌入彈窗廣告是一種常見的商業模式,公司正不斷優化廣告推送機制,提高用戶體驗。
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院研究員莫遠明表示,與其他形式的網頁廣告展現方式不同,彈窗廣告必須用戶手動關閉,這更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其廣告轉化率也比其他廣告類型高很多,因此很受商家青睞。
為何彈窗廣告屢禁不止?
莫遠明認為,一是利益驅動,因而商家植入廣告和隱性廣告層出不窮。其次是技術難題,彈窗廣告技術不斷升級,平台方攔截技術明顯滯后。同時,用戶在下載軟件時缺乏防范意識,未掌握防范的正確方法和技巧。
另外,目前有關部門對彈窗廣告的監管不夠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監管。
對策
可將不良廣告行為納入征信體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及《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未構成直接違法犯罪行為的彈窗,隻能以不影響用戶正常網絡體驗為條件,提出“確保一鍵關閉”的最低原則。未能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的,對廣告主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以欺騙方式誘使用戶點擊廣告內容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與巨大的經濟利益相比,彈窗廣告的違法成本較低,也是造成惡意網絡彈窗廣告泛濫的原因之一。”莫遠明建議,規范廣告彈窗,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首先,用戶要適當學習掌握防范的正確方法和技巧,通過甄別、投訴等手段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有關部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治理彈窗廣告提供制度保障﹔同時提高監管力度,完善准入追責制度,建立多元開放化的監管體系,對互聯網廣告公司進行重點監管,將不良廣告行為納入征信體系。
此外,要實現常態化治理,對網絡彈窗廣告實施定期合規檢查及培訓整頓,以實現行業自治和規范監管。(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盈)
網購“貨不對板”屢見不鮮
“在某直播間買了幾個洗碗刷鍋用的絲瓜絡,主播展示時產品厚度適中,大小比手掌大,結果實物嚴重不對板,不僅非常小而且薄,用一次就從中間裂開了。”近日,家住重慶大學城的陳女士說,這次購物體驗太差了,想著也沒花多少錢,就懶得維權了。
陳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直播帶貨投訴舉報量逐年上升,5年間增幅高達47.1倍,投訴問題以貨不對板、退換貨困難等為主。
網購服飾是消費者容易遭遇“貨不對板”的重災區。
消費者陶倩是一個新中式愛好者,在某直播間購買了兩件真絲衣服,收貨后發現材質並不是真絲,紋樣走線也很粗糙,找到客服,對方就回了一句“不喜歡可以退”。
有不少人在網絡平台訂民宿時也曾遭遇“照騙”。
今年春節,市民周先生有朋友從北京來重慶玩,在某平台上預訂了位於江北區洋河一路一家民宿,大床房每晚價格為600多元。在預訂軟件上,這家民宿的展示圖可以高空俯瞰城市景觀,空間也比較大,然而現實卻讓人大跌眼鏡:房間又小又破,牆皮剝落,窗戶狹小且布滿灰塵,電器設備老舊,有的甚至不能正常使用。
房東同意退款,表示在平台上展示的是裝修得最好的一間,出現“貨不對板”的情況很正常。
網購“貨不對板”為何屢見不鮮?
“直播帶貨對消費者和商家而言,原本是件互利雙贏的好事。”在重慶工商大學應用經濟系主任李然看來,消費者能跳過中間商,直接從源頭購買到優惠的產品﹔商家通過直播平台拓寬了銷售渠道,既能直觀展示商品,又能夠與消費者實時互動,極大地提高了成交率。
一些主播為提升銷量,通過打光、濾鏡等方式,來進一步提升產品在視覺上的表現。消費者往往容易被主播的口才和表演所吸引,容易忽視產品本身的真實情況,沖動消費佔比很高。
李然說,消費者要選擇正規、信譽良好的電商平台,在挑選商品時要認真閱讀商品的描述、規格、參數等信息,關注商品的實際尺寸、材質、功能等關鍵內容,不盲目相信圖片和宣傳語。
遭遇“貨不對板”的情況,消費者應該如何維權?
中豪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專任教師路斐說,消費者可以在固定相關証據后,首先選擇與商家協商退款、甚至索賠來解決問題。其次,可以向平台投訴,充分利用極速退款、僅退款等平台規則,快速處理。消費者要注意留存交易時的溝通和購買記錄,反映交易形成的証據,如商品的購貨發票、貨物銷售單、快遞單等。平台應進一步完善規則體系,確保糾紛處理流程公開透明,切實維護消費者和商家的合法權益。(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邱小雅)
遭遇自動貸款墊付保費條款的“黑洞”
交了七年的保單竟然失效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新重慶客戶端聯合潮新聞、極目新聞、封面新聞等全國16家省級媒體發起“記者幫·全國聯動幫‘3·15’大型新聞行動”。
新重慶客戶端人民來信欄目收到市民蔣女士的投訴,稱遭遇自動貸款墊付保費條款的“黑洞”,交了七年的保單竟然失效,而保險公司並未告知,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蔣女士購買的是一款叫“中宏長保無憂甲款兩全保險(分紅型)”的壽險。2024年11月,她在清理原有繳費銀行卡時發現,在保單托管平台一直顯示正常繳費的保單失效3年了。
為了弄清保單失效的原因,蔣女士聯系了當年簽單時的保險代理人李先生,得知李先生早已離職,保單已交給現任保險代理人劉女士。
經查,由於蔣女士的銀行卡沒有足夠資金保証扣款,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第十三條啟動了自動貸款墊繳保險費。所謂的自動貸款墊繳保險費,就是保險公司利用蔣女士保單的現金價值進行貸款,以此墊付客戶保單的保險費。
“保單失效,不僅保單現金價值沒了,此前我連續7年交的保險費也白白損失了。”蔣女士說,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的不作為,讓她十分氣憤。從保險代理人更換、保單異常、自動貸款墊交保費到保單失效,保險公司都沒有通知她本人。她找到中宏保險重慶分公司討要說法,公司解釋,蔣女士變更了登記的聯系電話和地址,公司沒法聯系到她。
對自己的遭遇,蔣女士指出,保險合同的自動貸款墊付保費條款,是一個不對等的格式合同,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分辨、無法理解。“我希望借助‘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讓更多人知曉這條格式合同中隱藏的巨大風險,避免掉入坑裡。”(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余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渝廈高鐵重慶段“黃醫生”上線
- 人民網重慶3月13日電 (記者胡虹)記者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3月13日8時許,55901次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從重慶東站駛出,對新建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以下簡稱:渝廈高鐵重慶段)線路及各系統進行綜合檢測,標志著渝廈高鐵重慶段首趟動車組上線,離全線開通更近一步。 “黃醫生”對渝廈高鐵重慶段線路及各系統進行綜合檢測。…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