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義和街道:以巡促治破解征遷矛盾 筑牢風險防線

2024年下半年以來,涪陵區義和街道切實擔負起巡視整改的主體責任,針對巡察反饋指出的“防范化解社會風險不夠有力”問題,該街道黨工委以“化解存量、控制增量、長效治理”為核心,通過壓實責任鏈、創新調處法、織密防護網,推動義和自來水廠淤泥污染農田等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積極協調群眾阻工矛盾,全力保障項目施工環境,實現“矛盾不上交、項目不停工、群眾不失利”。
聚焦源頭防控
一是高位推動破難題。義和街道黨工委牽頭成立專項整改領導小組,建立“黨工委統籌、支部包案、黨員聯戶”三級責任體系。針對村民質疑污染責任認定,協助涪陵自來水公司制定農田污染補償方案,督促指導村委會核實污染區域和分戶面積,召開村民代表大會5次,為依法補償奠定基礎。二是問題搜集促整治。全面摸清拆遷戶家庭成員、戶籍、房屋、土地以及社會關系網等情況,建立人員信息基本情況台賬,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意見建議實行台賬式、清單化管理,分類建立群眾困難問題庫、意見建議庫、重難點糾紛庫。三是黨員下沉聽民聲。推行“黨員包戶聯責”制度,發揮黨員干部“熟人、熟事、熟地”作用,累計化解對立情緒23起。針對3戶長期阻工的“釘子戶”,聯合司法所開展“流動調解庭”,邀請老黨員、鄉賢擔任調解員,結合歷史賬目核查、法院訴前調解等方式,最終促成和解。
強化分級響應
一是網格觸角早預警。實行矛盾糾紛“日報告”制度,網格員每日巡查走訪,對阻工苗頭第一時間介入。例如,某村民因補償款到賬延遲產生不滿,網格員聯合村兩委連夜核實情況,次日協調銀行現場辦理解款手續,避免事態擴大。二是專班攻堅破難點。對排查出的矛盾實行“紅黃藍”三色管理,若網格內有重大矛盾糾紛標記為紅色重點網格,由主要領導牽頭推動,有常規矛盾標記為黃色預警網格,由駐村領導指導解決,無待辦事件則標記為藍色防范網格,由村(社區)書記抓好排查,通過“面對面談心”化解對立情緒。三是部門聯動強支撐。主動對接區征地事務中心、公安局等單位,集中會商審批流程、土地權屬等難點問題。針對村民質疑污染責任主體的爭議,協調區生態環境局調取歷年監測數據,並就特殊問題及時研判處理,第一時間解決拆遷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和痛點
堅持標本兼治
一是鄉賢調解促和諧。深化“黨建+鄉賢治理”模式,推選12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擔任“鄉賢調解員”,參與矛盾調解30余次,調解成功率達92%。針對村民對土地修復效果的疑慮,邀請鄉賢代表全程監督修復過程,以公信力消除群眾顧慮。二是回訪跟蹤固成效。工程復工后,組織“回頭看”小組逐戶回訪,重點了解補償款發放、土地修復等情況,堅決做到“事后緊盯、回訪做實、杜絕反彈”,依托村務公開欄公示整改進度,邀請村民代表參與驗收,確保整改成果透明可監督。三是智治賦能強管理。依托“141”基層智治體系,建立“平安法治板塊統籌、專班突擊攻堅、村居常態巡查”的聯動機制。在施工敏感期,指揮中心通過平台實時匯總村民訴求,調度綜合執法崗、派出所等部門聯合執法,確保施工秩序。
下一步,義和街道將持續深化“楓橋經驗”本土化實踐,以“黨建引領、網格支撐、機制保障”為核心,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以服務保障高新區發展為主線切實營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沈肇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