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批 明月湖兩個產業創新綜合體入選擬建清單

為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近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布首批重慶市產業創新綜合體(科技型企業主導型)建設單位名單,其中明月湖科研院所、企業牽頭的“面向C端的創新性消費級智能產品科創孵化產業創新綜合體”“輕量化材料及低成本精密制造產業創新綜合體”成功入選。
產業創新綜合體是由創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型企業或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牽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和科創服務機構,以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的實體,被認為是產業技術攻關的“集團軍”、創新資源配置的“樞紐站”、產業創新活動的“服務器”,旨在打造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創新成果,在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打造高能聚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樞紐上實現重大突破。
兩江協同創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產業創新綜合體,就是從過去的“單打獨斗”到“組團創新”,讓實驗室的好點子,到創新鏈的好技術,再到產業鏈的好應用,深化以企業為主導的產研融合,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無縫對接”。
“我們將利用產業創新綜合體建設做好明月湖‘試驗田’創新探索,通過打造多元化孵化平台集群,搭建開放式共享服務平台,基於‘平台+’賦能,加快構建一流科創生態體系。”負責人說,“基於創新綜合體,將推動實現科研院所創新策源、龍頭企業牽引帶動、上游下游協同研發的聯動局面,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把明月湖的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明月湖美景。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
“面向C端的創新性消費級智能產品科創孵化產業創新綜合體”是明月湖智能產業科創基地聯合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打造的一個集研發、孵化、生產、市場推廣於一體的生態系統。該綜合體將圍繞智能硬件特別是消費級智能硬件進行協同技術攻關,建成產學研一體化及人才鏈、資金鏈、創新鏈、產業鏈聚集的全方位產業創新生態,加速創新人才培養、科技企業孵化以及新產品的研發上市。
作為牽頭單位之一,明月湖科創基地將牽頭產業創新綜合體內成員實施產業技術攻關、技術合作、加速技術創新及產品研發,建設包括共性技術支持、快速打樣、產品測試及中試驗証的共享工廠,支持綜合體成員在產品技術創新過程中的概念驗証及中試驗証,加速產品研發上市。
目前,該綜合體已經涵蓋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車載軟件開發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恆之未來(重慶)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重慶無界啟航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起源未來創新科技(重慶)有限公司、重慶賽明科技有限公司、重慶鑫盟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31個成員單位。
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
“輕量化材料及低成本精密制造產業創新綜合體”由重慶兩航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重慶卡淶復合材料有限公司、重慶三航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共建。該綜合體將在產業鏈中深度嵌入技術攻關力量,打通堵點、解決痛點和難點,促進輕量化材料及低成本制造技術推廣應用,間接帶動材料制備、制件加工、檢測評價、裝備研制從離散配套關系發展為“互聯網+”網絡協同,建立數據中心,引導技術研發和能力建設,集中創新力量,發揮規模效應。
“創新綜合體不僅可直接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對於重慶高質量發展輕量化材料及制件產業集群有著重要意義。”兩航金屬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綜合體可加快重慶市先進輕量化金屬、復合材料及精密制造技術產業轉型升級,補強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以及機電裝備制造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融合的創新生態網絡,培育一批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孵化一批硬科技企業,對於延鏈補鏈強鏈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協調配置資源,圍繞企業需求開展技術協同攻關,建立隱形工廠,通過智改、數轉和綠色制造提質增效,降低成本,實現產業鏈資源優勢配置和本地化。
負責人強調,“建成創新綜合體的核心仍然在於創新資源凝聚,最終集成基礎研究-材料-工藝-應該-服務全鏈條之力,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產品和服務,形成核心競爭力,為整個產業發展賦能,實現需求和創新共同驅動的發展模式和網絡生態。”(孫建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