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探索紅色文化帶動鄉村振興 綦江正式啟動“黃葛樹下的思政課”系列活動

2025年03月19日19:2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3月18日,“綦江馬克思主義學習班遺址”所在的綦江區文龍街道春燈村,百年黃葛古樹枝繁葉茂,一群大學生圍聚在古樹四周,聆聽我市唯一的馬克思主義學習班遺址誕生背后的故事——這標志著綦江區“黃葛樹下思政課”系列活動正式啟動,而該區也將通過挖掘紅色文化、打造紅色研學之旅,以“村集體+高校+市場主體”模式實現鄉村振興。

百余名大學師生重走紅色之路

“這裡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地勢又居高臨下,於是鄒進賢將這裡作為‘主陣地’,組織8名學員用一個多月時間,系統學習了《馬列主義淺說》《唯物史觀》等書籍……”講解員楊璞娓娓道出遺址背后的故事。

1925年6月,重慶和四川地區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綦江黨團組織主要創建人鄒進賢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綦江縣支部,並任團支部書記。

這年8月,他與危直士在春燈村這棵古樹所在的玉皇觀舉辦了學習班,學員包括共青團員胡堯欽、陳治鈞等8人。后來,胡堯欽、陳治鈞等一批共青團員由團轉黨,為1926年1月中共綦江支部成立作好了組織與思想准備——這也是重慶最早的黨支部之一。

如今,玉皇觀隻盛這棵百年黃葛樹,而“綦江馬克思主義學習班遺址”也成為我市唯一一個馬克思主義學習班遺址。

從春燈村委會背后的“永樂門”出發到遺址所在的黃葛樹,1.6公裡的小路已成為紅色研學路線的核心路段,被稱為“信仰之路”。當天,來自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移通學院的百余名師生重走了這條寫滿歷史的紅色之路。

紅色文化帶動村民增收

春燈村的幾家農家樂,為參加研學之旅的學員推出一款“村宴”,其用料均來自春燈村所在的太公山片區7個村:香腸臘肉用的是春燈村的“春燈老臘肉”,米飯來自鬆榜村的“鬆香貢米”,炒回鍋肉的咸菜取自金釵村的“金釵老鹽菜”……

“品嘗這款‘村宴’的學員特別多,它整合了我們太公山片區7個村拿得出手的農產品,性價比高,特別受歡迎。”春燈村黨支部書記周澤陽告訴記者。目前,由這7個村成立的強村公司,正利用本地特產研發新菜品,既滿足紅色研學之旅學員的需求,又能帶動更多農戶增收。

研學之旅也讓不少村民直接受惠。75歲的陳其海是春燈村村民。說起紅色研學之旅,他眉飛色舞:“以前我們這裡來的人少,種菜都要挑下山賣。現在來村裡的娃娃們多了起來,我在家門口就可以賣鹵蛋、礦泉水找錢!”

引入企業增加體驗項目

“我們將通過推動‘村集體+高校+市場主體’的方式,豐富紅色研學之旅的內涵,為村民增收打下基礎。”文龍街道辦事處主任代顯鋒介紹。

“這次我們也是帶著‘任務’來的。”重慶移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唐孝慶表示,學院將與村裡合作,繼續深挖掘紅色研學資源﹔通過共建實踐基地,在學生中培養一批紅色講解員,並探索通過直播帶貨等幫助當地村民增收。

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有兩家企業與春燈村所在的強村公司簽約,准備在紅色研學路線周邊發展農業體驗項目。目前,春燈村在紅色研學路線沿線發展中藥材菊花500余畝、實現產業與景色相融合同時,也將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合作的方式,發展稻蝦體驗基地、精品菜園等,讓學員在重走紅色研學之路之余,加深對現在幸福生活的感受。(記者 羅芸)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