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重慶先進材料產業很有“料”

緊抓龍頭、迭代產品、完善生態,加快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

2025年03月19日08:03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國際復材玻纖智能制造生產線拉絲車間。(受訪者供圖)

“33618”!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期間,這串數字被代表委員們提及數十次。

“33618”是重慶要打造的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其中,第一個“3”表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3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它們是重慶成為“制造強市”的中流砥柱。

汽車、電子歷來是重慶的明星產業,但材料產業的知名度要小很多,為何能列入3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材料產業,舉足輕重。”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鐘熙表示,新材料技術被稱為“發明之母”和“產業糧食”,每種新材料的出現及應用都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巨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當前,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仍在新材料的不少領域佔據優勢地位。我們該如何迎頭趕上?

“重慶有很好的基礎。”鐘熙介紹,去年,我市先進材料產業產值超過6200億元,在發展質量上頗為有“料”,萬億級產業集群已具雛形。

技術創新

推動材料產業邁向高端

材料產業是我市的傳統優勢產業。

“從抗戰時期的鋼鐵救國,到三線建設的軍工脊梁,再到直轄后的創新突圍,重慶材料產業始終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鐘熙說。

抗戰時期,重慶鋼鐵廠前身——兵工署第29兵工廠在硝煙中投產,煉出中國首塊電爐鋼﹔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重慶布局西南鋁、重慶特鋼等重大項目,造出國產戰機的“鋁鎧甲”﹔1997年直轄至今,重慶材料產業開啟市場化轉型,多項產品打破國外壟斷。

如今,重慶的材料產業已成為技術創新最密集的產業之一,並由此催生了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

在兩江新區,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景特玻)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研發出“摔不爛”的納米微晶玻璃,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2022年,其生產的“昆侖”玻璃成為華為高端手機唯一供應商﹔2023年,其又成為國產大飛機C919唯一的原片玻璃供應商。

在大渡口,寶武特冶航研科技有限公司在短短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成功將精密合金的成本降低至進口價格的一半,實現了精密合金制造的國產化。

在涪陵,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不僅打破國外壟斷,還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產基地,全國十雙鞋子有六雙半的原料產自這裡。

在渝北,國內玻纖濾紙龍頭企業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多項“從0到1”的突破。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航空航天專用超細玻璃纖維,打破外國壟斷,實現“航空棉”的國產化。此外,他們生產的核級過濾紙還為核電站批量供貨,滿足國家急需。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重慶材料院、華峰鋁業等新材料企業脫穎而出﹔重慶超硅半導體、金世利航空材料、華陸新材料、聚獅新材料、雙象超纖等創新型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納米纖維、氣凝膠、石墨烯等前沿材料培育也進入關鍵階段,正撬動藍海大市場。

“可以說,先進材料正在大踏步趕上,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攜手共進,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鐘熙表示。

產業再造

行業間互相促進融合發展

隨著全球工業轉型和迭代升級,材料產業的重要性愈發突出。

放眼世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崛起的背后,無不以材料領域的突破為先導。

重慶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行業,形成了門類齊全、產品多樣的制造業體系。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不斷催生先進材料需求,推動了材料產業的發展。

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圍繞電池盒箱體這一新需求,我市“長”出了一家上市公司——重慶新鋁時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該公司不僅成為比亞迪電池盒箱體的第一大供應商,還開拓了吉利汽車、金康能源、欣旺達、國軒高科等新能源產業下游整車廠商和動力電池廠商。

為實現車身輕量化,西南鋁加快研發新產品,其生產的鎂鋁合金可使整車減重150公斤,續航提升12%。該產品已在長安汽車大規模應用,長安啟源E07車身中,高強度鋼與鋁合金的使用比例超過90%。

又如,在風電領域,材料界“大力士”——雲天化集團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超高模量玻璃纖維拉擠板,推動風電葉片長度從90米躍至100米,機組理論發電量可提升約40%,保障山野間的一座座“大風車”將風能轉化為綠電,輸送到千家萬戶。

再如,在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領域,憑借超薄玻璃加工技術、鍍膜技術、光刻技術、圖形加工技術等6大類30余項核心技術,重慶萊寶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聯想、惠普、戴爾、華碩等全球知名品牌PC廠商筆電觸摸屏的重要供應商。

“材料工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也正在成為產業基礎再造的主力軍和工業綠色發展的主戰場。”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易小光表示。

門類豐富的制造業,推動了重慶先進材料的發展﹔而材料產業的進步,又助力全國尤其是重慶相關行業的發展快馬加鞭。

以汽車為例,2024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95萬輛,增速超過90%﹔在風電領域,重慶形成以中國海裝為龍頭、帶動80多家配套企業、年產值達到500億元的風電產業集群﹔在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重慶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2024年筆電產量穩居全球第一,僅西永綜保區去年出口筆電就超過3800萬台,出口值位居全國第一。

向“新”而行

先進材料產業圖譜再升級

去年底,東方航空公司全球首架C919國產大飛機首飛重慶。

這架承載國家戰略的大飛機,超五成鋁材由西南鋁提供配套。西南鋁前身是1965年三線建設時期成立的冶金部112廠,曾肩負為國防軍工提供特種鋁材的使命。

西南鋁的轉型軌跡,恰是重慶材料產業從“軍工重器”向“工業新藍海”跨越的縮影。

市經信委材料工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正在輕合金、纖維及復合材料、合成材料、光伏材料、鋰電材料、氫能材料等細分領域發力,尋找新的產業增長點。

產業突圍,關鍵在於創新。

2023年6月,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先進材料產業首次被提升至主導產業地位。同年底,《重慶市先進材料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年)》出台,目標是到2027年,產值突破1萬億元。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市陸續創建了“國家輕合金特色產業基地”等4個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打造了石墨烯、潔淨空氣及裝備等4家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累計獲批8個國家級單項冠軍產品﹔2024年,培育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7家,獲批2個市級單項冠軍產品。

區縣層面也將其作為重點產業方向——

九龍坡以西南鋁為龍頭,打造多元化高端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積極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聯合制罐、中鋁特種鋁材、戴卡捷力輪轂等一大批下游應用企業相繼落戶﹔

涪陵以華峰為龍頭,建成千億級材料集群,圍繞高分子合成材料、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MOF(金屬有機骨架)材料等新材料,繪制圖譜定向招商,吸引了萬凱等一大批新材料產業行業龍頭落戶﹔

永川將先進材料產業作為兩大千億級主導產業之一,依托豐富的基礎原材料,引進培育信義玻璃、東鵬陶瓷、新明珠陶瓷等龍頭企業,加快集聚高端潔具、裝配式建筑、玻璃、新型牆材等產業﹔

長壽經開區依托巴斯夫聚氨酯、川維化工等鏈主企業,以天然氣制乙炔、超臨界二氧化碳干燥法制納米氣凝膠等領先技術為支撐,向“全球新材料創新策源地”目標邁進……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先進材料產業已形成“4+4+N”的發展架構。其中,第一個“4”是指四大先進基礎材料產業: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鋼鐵材料、化工新材料、綠色建材﹔第二個“4”指四大關鍵戰略材料產業:新能源材料、特種金屬功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儲能材料﹔“N”則是指氣凝膠材料、石墨烯材料、納米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產業。

“下一步,我們將緊抓龍頭、迭代產品、完善生態,不斷做強先進材料這一制造業的‘底盤’。”鐘熙表示。

緊抓龍頭,主要是加快西南鋁“1+4”、華峰新能源汽車用高端鋁板帶箔、國際復材電子玻纖線、華峰138萬噸新材料一體化等項目建設,壯大輕合金、纖維及復合材料、合成材料三大優勢產業集群規模。

迭代產品,主要是策劃好、招引好、實施好新型柔性顯示玻璃、新型氟材料產業鏈等新興領域項目,拓展更多新材料產品譜系。

完善生態,主要是精准支持鑫景特玻、寶特航研等專精特新企業突破“卡脖子”材料,推出一批單項冠軍產品,分重點領域開展新材料中試平台培育,引導材料企業開發擴大新型消費用材、提升工業用材新產品結構佔比。

“重慶先進材料產業圖譜將再升級。”在易小光看來,重慶先進材料產業的明天,大有可為。(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雨 佘振芳)

數讀 重慶先進材料產業>>>

2024年

重慶先進材料產業產值超過6200億元

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7家

截至目前

已創建4個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

打造了4家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累計獲批8個國家級單項冠軍產品

到2027年

先進材料產業目標產值突破1萬億元

已形成“4+4+N” 發展架構

“4”:四大先進基礎材料產業

■先進有色金屬材料

■先進鋼鐵材料

■化工新材料

■綠色建材

“4”:四大關鍵戰略材料產業

■新能源材料

■特種金屬功能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

■儲能材料

“N”:前沿新材料產業

■氣凝膠材料 ■石墨烯材料

■納米材料 ■增材制造材料等

(資料來源:周雨、佘振芳整理)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