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政務

川渝稅收共治:打造跨省域協同發展樣本

2025年03月20日15:12 |
小字號

3月20日,稅收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六次聯席會在四川資陽召開,會議明確:川渝稅務部門將持續錨定“政策執行標准化、稅費征管一體化、辦稅服務便利化”目標,縱深推進稅收領域4類22項重點工作任務。

作為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5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GDP連跨兩個萬億級台階,電子信息制造業產量問鼎全球前十,超730萬市場主體在此交織成網。亮眼數據背后,川渝稅務部門堅持以“政策同標、征管同頻、服務同質”服務“雙圈”建設,為全國區域協同發展探路。

激活科創引擎:1240億稅惠澆灌產業“共生林”

2019年至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產總值由6.3萬億元增至8.6萬億元,在全國的經濟份額佔比由6.3%提升至6.5%,對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產業共興共建,正不斷增強“第四級”的經濟活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電子信息產業版圖上,一組數據勾勒出“雙城共舞”的強勁脈搏:全球每三台iPad就有兩台烙刻著“川渝制造”印記,年產近8000萬台筆記本電腦,手機產量突破1億台大關……川渝兩地圍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加快補鏈強鏈,已躋身全球前十電子信息制造業聚集地。

四川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川渝兩地產業融合度不斷提高,稅收優惠政策對產業發展的支撐效用將更加凸顯。稅務部門正持續推動稅費優惠政策精准落袋企業,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

數據顯示,2024年川渝稅務部門落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超過1240億元。隨著稅收優惠政策靶向發力,兩地優勢互補,科技創新協作愈發緊密——5年間,兩地落地建設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分別達到11個、30個。截至2024年11月,川渝兩省市共建科技創新聯盟50余個,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增長26%。

“川渝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關聯度高、互補性強,尤其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深入,辦理稅務等各類政務事項更加便捷,我們與四川企業的往來貿易越來越順暢。”國芯微(重慶)科技有限公司介紹,2024年,該企業與四川供應商的採購(銷售)額為511.4萬元,佔全年採購總額的9%。同時,2024年以來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各類稅費優惠177.8萬元。

除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川渝稅務部門近年來還聚焦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消費品產業等共建產業,出台了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系列舉措。在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稅務部門對跨區經營企業聯合開展稅費政策信息和川渝通辦事項精准推送。

四川川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琦超表示,稅務部門幫助企業用好各項稅收政策,為公司的降本增效和創新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據了解,該企業近3年累計享受稅收政策紅利2700余萬元,助推企業融入川渝兩地汽車產業集群,與60余家汽車、摩托車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僅2024年,該企業在重慶片區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31%,同比增長超50%。

暢通要素流動:累計辦理“川渝通辦”業務超100萬筆

為更好地構建“無差別”市場環境,助推兩地要素自由流動,川渝兩地稅務部門攜手推進“政策同標”。

自2022年起,川渝兩地實現車船稅政策完全統一。按照“稅額從低適用”原則調整稅目,四川按照重慶標准降低6個稅目車船稅稅額,重慶按照四川標准降低2個稅目稅額,涵蓋乘用車、客車、摩托車等車型。兩地稅務部門同步推進車船稅征管一體化,實現車船稅信息實時傳輸,企業在一地繳稅后,次日即可在另一地辦理車險投保,顯著提升服務效率。

川渝車船稅“稅額從低”政策,讓成都錦宏商務旅游汽車租賃有限公司負責人直呼“真金白銀的實惠”。“我們公司90%是燃油車,自從川渝車船稅政策統一執行后,我們每年有約30%車輛享受到了稅收優惠。”他算了一筆賬:2024年公司全年節省車船稅8.7萬元。

5年來,僅車船稅稅費政策執行口徑統一一項,就為兩地340余萬戶納稅人減輕稅負8.54億元。“兩地政策同標實質是破除市場分割的‘先行試驗’,對於讓兩地市場主體從‘糾結地域差異’轉向‘專注創新發展’,讓區域合作從‘形式聯動’升級為‘實質融合’有著重要意義。”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院長李建軍教授表示。

用制度創新打破行政邊界,讓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兩地稅務部門於川渝毗鄰的地域結合處率先破題。

在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兩地稅務部門以稅收大數據為驅動,探索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的創新路徑,多項首創性、集成化、差異化的改革事項漸次落地。

“納稅人進一個廳,能辦兩地事,辦稅時間縮短約60%,資料報送減少95%。”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主任刁玉璞介紹道,“川渝通辦”進一步優化了企業涉稅費事項的跨省遷移辦理程序,納稅人平均辦稅時長從3小時大幅壓縮至10分鐘。

“稅費申報等線上業務實現了跨省通辦,線下辦理也不用出新區。無論來自四川還是重慶的企業,在中心一個窗口都能辦好,同城服務體驗很便捷。”剛剛辦理了更正申報業務的四川潤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馮苗感慨。

從川渝兩地經營主體和群眾辦稅繳費切實需求出發,“川渝通辦”功能持續優化,兩地現已實現全量稅費業務全程網辦,極大提升了辦稅繳費便利性。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辦理“川渝通辦”稅費業務超100萬筆。

重慶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川渝通辦”是兩地稅務部門踐行“一盤棋”理念的關鍵抓手,兩地稅務部門通過統一執法標准、打通數據壁壘、共建服務場景,解決了企業“跨省難”的痛點,為市場主體提供了“無差別”優質服務。

筑牢法治基石:161項標准統一助力構建公平市場

法治公平是最優的營商環境,也是最好的稅收支持。2021年,川渝稅務部門在全國率先出台了跨省域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統一兩地62項稅收違法行為處罰標准。2024年,川渝稅務部門聯合修訂的《川渝地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及《川渝地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執行標准》,7類54項161種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共用一套標准和流程。

5年來,川渝兩地稅務部門秉持“一盤棋”思維,以法治與公平為合作基石,不斷探索區域協同治理的創新路徑。從“雙城差異”到“一體標准”再到執法力度與尺度的“雙統一”,實施辦法與執行標准的更新出台,凝聚了川渝兩地多年稅務執法實踐和稅收法治共識,彰顯出寬嚴相濟、罰教結合、包容審慎的稅收執法理念,為市場主體營造了透明、可預期的稅收法治環境。

“以往,跨省經營的建筑勞務企業在面臨川渝兩地稅務處罰標准上存在爭議,現在處罰標准統一,罰款金額也較以往降低。”重慶飛傲建筑勞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顧自利表示。

自貢市沿灘區稅務局大廳負責人虞波介紹:“目前川渝地區對同類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基本一致,細化了情節輕微、情節較輕、情節較重的具體情形,特別是對違法情節輕微、較輕的處罰金額進行了下調。”

值得一提的是,川渝兩地現已將行政處罰裁量基准嵌入稅務行政執法信息系統,實現了稅務裁量標准智能落地。“首違不罰自動帶、相關數據自動抓、重點事項自動提、罰款金額自動算”,這不僅提升了執法效率,還減少了人為干預,確保了執法公正性和一致性。

在李建軍看來,通過標准化、智能化、協同化的改革提升執法效率,不僅解決了跨區域執法中的“痛點”,更以制度創新和技術賦能為抓手,構建起公平、高效、透明的市場環境,有利於稅收征管服務一體化進程和提升川渝地區協同治理能力,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和實踐路徑。

為更好化解川渝市場主體跨省經營中產生的稅費爭議,兩地稅務部門共建“川渝楓橋式稅費矛盾爭議聯合調解室”“瀘永江稅費爭議調解中心”等9個跨地域“川渝稅費爭議調解室”,通過聯合受理、協同調查、數據共享,實現爭議“一地受理、兩地聯辦”,避免企業“兩頭跑、重復訴”,5年來已累計調處稅費爭議665件,成為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區域協同發展中的創新實踐樣板。

2025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收官之年,川渝協作將開啟新篇章。川渝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地稅務部門將持續圍繞“政策執行標准化、稅費征管一體化、辦稅服務便利化”目標,深化兩地稅務合作,共創改革新舉措,持續落實4大類22項重點工作任務,打造“川渝一鍵事”服務品牌,為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提供稅收維度的“川渝方案”,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蔡雅芸、牛洋、陳穎)

來源:重慶市稅務局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