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新”聲 辦好“新”事
渝中:“二普工作法”推進騎手友好街區建設

“部分小區不允許摩托車進車庫直達客戶樓棟,影響了送達速度,希望能夠打通配送服務‘最后100米’問題。”3月18日下午,渝中區石油路街道在石油路社區二普綜合服務體“噠噠妹工作室”召開新就業群體代表“協商懇談會”,工作室主理人廖澤萌率先提出了建議。
會上,來自美團、餓了麼、順豐、京東等平台的騎手代表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訴求和建議,包括子女假期托管、快遞三輪車“綠卡”問題等。石油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協調各方資源力量,積極解決新就業群體的后顧之憂。
新就業群體代表“協商懇談會”現場。任峰攝
傾聽“新”聲,辦好“新”事,這是渝中區持續推進騎手友好街區建設,創新探索“二普工作法”的舉措之一。位於渝中區石油路街道的二普小區,周邊及毗鄰地區分布著時代天街、恆大名都、商社時代等多個商圈、居住小區和商務樓宇,覆蓋居民3472戶。該區域外賣配送與快遞收發業務量大,匯集了眾多騎手。
如何破解騎手群體流動性強、組織覆蓋弱、服務需求多元等問題?渝中區以黨建為引領,搶抓“友好街區”建設契機,創新探索“二普工作法”,通過打通環節、整合資源、聯動主體,推動騎手群體從“城市過客”向“治理主人”轉變,打造騎手友好街區示范樣板。
打通“三個環節”,凝聚紅色領航動能。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新就業群體黨支部”三級聯動機制,開展“組織吹哨、騎手報到”行動,動態摸排二普小區及沿線街區騎手450余名,成功發現並納管黨員15名,實現“流動黨員安家”﹔整合天街青年合作夜校、黨群服務中心等線下陣地,利用社區網格群、站點微信群等線上渠道,打造“小哥學堂”品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時代天街新就業群體黨支部副書記廖澤萌利用閑暇時間入駐“小哥工作室”開展“初心懇談”,並開通“噠噠妹”抖音賬號,吸引粉絲3萬多人。
騎手在石油路社區二普小區休息。任峰攝
整合“四方資源”,構建暖新服務生態。統籌社工、民政、城管、人社、工會等部門資源,以二普小區為中心向周邊街區擴散,串珠成鏈打造“1(1個新就業綜合服務體)+3(暖‘新’驛站)+N(64家暖‘新’商戶)”的暖新服務空間體系﹔引入重慶牧有貨綠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JUJU(掬)咖啡、歸園田居、安心家政等6家企業以社區合伙人方式入駐新就業服務綜合體,採取“公益+低價+市場”的方式參與服務﹔在二普小區內的社區老年食堂開辦暖“新”食堂,推出“8葷4素11.9元”的騎手專屬套餐,同時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為騎手提供子女假期托管班﹔發動沿街商戶64家成立“暖新聯盟”,除提供免費飲水、充電、休息等基本功能外,針對性提供優先維修手機、維修電動車等服務。
聯動“五類主體”,激活共建共治動能。街道、社區牽頭成立“騎手懇談會”,實現騎手需求“即提即議即辦”,推動“需求清單”變“幸福清單”﹔與美團、餓了麼簽訂共建協議,激勵165名騎手主動擔任“網格N力量”﹔聚焦騎手群體心理健康、法律維權等深層需求,引入助翼社工、仁懷社工等社會組織,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服務﹔聯合時代天街商圈物業、城管部門優化配送動線,增設電動車停車位560個、充電換電站點3處﹔發動60名骨干騎手,建立“流動紅騎”志願服務隊,開展“騎手為社區送溫暖、社區為騎手送關懷”活動,並納入石油路街道共享積分系統。
“‘二普工作法’針對外賣騎手的停車難、換電難、就餐難、子女照顧難等問題,根據其需求推出騎手專屬解難措施。”渝中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為騎手提供精准服務,激發了騎手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而騎手的積極參與又進一步提升了社區治理效能。這樣的“雙向奔赴”為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提供了情感紐帶,也為渝中區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精細化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韌性支點”。(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