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江津聖泉街道:做好基層治理 “加減法”鋪就民生幸福底色

2025年03月20日19:24 |
小字號

近年來,江津區聖泉街道持續迭代升級“141”基層治理體系,認真做好基層治理“加減法”,積極開展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探索,以高效能基層治理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鋪就民生幸福底色。

算好“加法” 加大“馬力”效能升級

近日,在聖泉街道聖泉社區,網格員蘭雨正在對自己所負責的網格進行日常巡檢。在經過海匯幼兒園時,她發現幼兒園門口地磚大量破損,極易絆倒行人。於是馬上拿起手機,通過“渝快政”基層智治平台進行了問題上報,不到半小時,聖泉街道的“城市快修隊”就來到現場完成了地磚修復。

“以前巡查發現人行道、井蓋破損等問題,需要先錄入城市管理系統,然后至少要等一個小時才會有工作人員來修補,自從有了‘141’基層智治平台,我們通過平台上報,不到5分鐘街道城市快修隊的工作人員就會到現場處置。”聖泉街道聖泉社區五館三中心網格員蘭雨介紹。

如此靈敏感知、快速反應的背后,是“141”基層治理體系的有力支撐。據了解,2024年6月,聖泉街道創新組建“城市快修隊”,依托基層智治平台,重塑業務流程、創新協同方式、優化響應模式,實現扁平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市政問題“發現—處置—結案”全流程閉環。

數據顯示,“城市快修隊”成立一年多來,累計處置井蓋破損、路緣石損壞等問題762件,整體處置效率提升71.8%,節約管護經費150余萬元。

做好“減法” “小馬”減負活力增強

原來濱江中心D區車庫充電樁接口隻有一個,跟物業反映很多次都說增設不了,這讓濱江中心的業主廖先生焦慮不已。有次網格員走訪時,他和網格員反映了這一情況,沒想到社區就主動聯系了物業和電力公司,到小區鄰裡議事廳把這事協商解決了。

“以前我們做社區工作表格多、系統多、數據多,有時候報完各個部門的表格就很少有時間出去巡查走訪。”海惠社區綜治專干曾順榆介紹,現在各個系統都歸集到了“141”基層智治平台,各級部門很多數據都可以從智治平台提取,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走訪服務群眾,能夠更早更快地發現各類問題然后及時進行處置。

聖泉街道在構建“141”基層治理體系的過程中,進一步厘清鎮街、村(社區)、網格職責邊界,重塑三級清單責任體系,打造邊界清晰的職責鏈條,做到越往“下”越“簡單”,切實為基層減負,讓社區工作人員可以更快反應和處理,更高效、精准、精細化服務群眾。街道各類矛盾糾紛上報率減少43.8%,矛盾化解成功率達99.1%。

凝聚“合力” “群馬”共治格局深化

在聖泉街道的基層治理指揮中心,一塊巨大的數字屏幕實時跳動著轄區140余棟住宅樓的3D實景地圖,每個樓棟的消防通道、重點人員信息一目了然。這是街道推進“實景化”場景應用的成果——通過L3級實景建模,將“一標三實”數據嵌入網格,實現政務可視化與精細化管理。

“通過從傳統化到數字化處置方式的轉變,街道大多數工作初步實現‘瞬時通知、一分鐘響應、十分鐘集結、一網調度’,提升了基層戰時應急處置能力。”聖泉街道中心業務崗負責人介紹。

聖泉街道轄區內城市與農村交織、新城與老街並存,人口密集、流動性大。自“141”基層智治體系建設以來,街道通過體系重塑、機制優化、數字賦能,破解高層消防、市政管護等基層治理難題,全面構建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監督“一覽無余”的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

據統計,聖泉街道基層智治平台歸集感知資源6.27萬個、物聯感知設備6.13萬個,動態完善“一標三實”數據22.3萬條,處置網格上報事件、應用貫通事項8929件,派發走訪任務1.7萬余條,解決群眾訴求700余件,256名困難群眾足不出戶獲得社會救助,精准對接群眾需求。(閻昱潔、車艾芸)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