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醫生的話︱春分時節 中醫養生這麼做

人民網重慶3月20日電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標志著春季的正式到來。此時晝夜平分,陰陽平衡,正是調養身心的黃金時期。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醫學科普類欄目《聽醫生的話》聯合重慶市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中醫師張蘭蘭,為您帶來適合春分時節的中醫養生小知識。
如何從陰陽學說辨別體質?
中醫素有陰陽理論,一般來說,陽盛型多熱,陰盛型多寒。陰盛型形體多矮胖,頭圓頸短粗,易疲勞、手腳易冷、喜熱飲、多內向、喜靜少動、精力偏弱。如果您有以上症狀,且平時易水腫、腹瀉等,體質可能歸屬於陰盛型。
而陽盛型形體多偏瘦,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黃赤,或呈油性皮膚,怕熱、喜冷飲、易出汗、精力旺盛。如果您有以上症狀,且平素易便秘、失眠、痤瘡,體質可能歸屬於陽盛型。
如何通過飲食調理身體?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食物的性味來調整人體陰陽。如果您平素易疲勞、易腹瀉、怕冷、喜熱水、易腹瀉等,建議多食用羊肉、牛肉、雞肉、生姜、韭菜、龍眼、荔枝、桃子等溫性食物,並嚴格控制生冷食物的攝取。
如果您平素脾氣暴躁、喜飲涼水、不耐熱、易口干、咽喉疼痛等,建議多食用平性食物,適量食用涼性食物,如豬肉、鯧魚、帶魚、白菜、土豆、蘋果、葡萄等,不宜過食溫熱性食物。具體可參考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藥食同源目錄大全》。
如何通過運動調理身體?
中醫強調“動則生陽、靜則生陰”,做好“動”和“靜”,強過任何補藥。現代研究認為運動后,交感神經興奮,多巴胺分泌增加,運動者會產生幸福的感覺,提升陽氣。靜則生陰,這裡的“靜”強調的是“神靜、心靜”,讓自己放鬆下來,有助於氣機的沉降,使陽氣歸於陰。
如果您平素易疲勞、易腹瀉、怕冷等,建議通過八段錦、散步等輕柔的方式進行調理。如果您平素脾氣暴躁、便秘、喜飲水等,建議通過跳繩、游泳等運動調理體質。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要適度,若運動強度過大,反而會損耗氣血。
如何通過中醫外治療法調理身體?
中醫外治法包括拔罐、刮痧、艾灸等。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大眾可自行在家進行養生調理。
艾灸、足浴,多以艾草為材料熏蒸人體體表,或以艾草為原料進行足部浸泡。《神農本草經》曰:“艾草性溫”,如果您易疲勞、手腳易冷、面色偏白、食量較小、易腹瀉,可以嘗試艾灸、足浴等方式進行調理。
刮痧多用於陽盛型體質,如果您平素脾氣暴躁、便秘、喜飲水,易咽喉疼痛、便秘、失眠、痤瘡,可以嘗試通過刮痧進行改善。(胡虹、施懿、張蘭蘭、羅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