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搬進車間 政企聯動“充電”

機械臂精細化作業、智能物流小車來回送料、實時更新的數字化監控大屏呈現出各道生產工序……
“走進示范企業‘零距離’觀摩學習,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他們在數字化轉型應用方面的突破和成效,收獲滿滿!”日前,在“重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觀摩活動”(以下簡稱觀摩活動)結束后,一家隨訪的制造業企業負責人如是表示。
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全市38個區縣經信部門相關負責人和市內300多家企業代表,走進汽車、裝備制造等8個產業領域的16家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進行“充電”。
“將‘課堂’搬進生產車間一線,讓政企各方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市經濟信息委負責人說,通過對標對表一批示范企業,全市制造業企業正在“找差距、補短板”,促進全行業數字化提升。
示范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質效雙升
“今天有3個生產變化點,請質檢員做好監控。”3月21日一早,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青山工業)裝配班組長周波,站在一塊被稱為“數字管控艙”的大屏幕前,向班組工人布置當天工作任務。屏幕上展示著生產計劃、過程驗証、問題跟蹤等多類信息,整個班組工作流程一目了然。
隨后,班組工人葉亮打開手機上“青山車間移動管理App”,按照App上的提醒事項,逐項檢查勞保用品是否正確穿戴、防護網是否缺失等,並在App上隨時報生產中的異常情況,“數字化操作事半功倍,很方便。”
青山工業是此次觀摩活動的16家示范企業之一,通過對產品開發、訂單交付、營銷服務等進行全鏈流程數據分析運營,該企業形成覆蓋研發、制造、經營等多環節的數字化運營中心,帶動企業運營效率提升13%、物流成本降低5%、產品質量提升25%,企業管理實現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變革。
“就像一個班組每天的開班准備會,運用數字化管理方式后,不僅節約時間,而且帶動產品不合格率持續下降。”青山工業數字化帶頭人廖政高說,通過數字化方式梳理生產標准、優化工作流程,讓企業生產和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當越來越多的渝企發展提“質”向“新”,重慶處處涌動著數字化轉型勃勃生機。此次觀摩活動中的其他示范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樣亮點頗多。
比如,新能源汽車配套示范企業——重慶平偉汽車系統有限公司建設中的新能源電池鋁箱體、新能源電池上蓋及鋁箱體這兩個數字化車間,建成后生產效率可提升20%,研發周期縮短34%,運營成本下降近30%。
智能終端示范企業——重慶美的通用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陸續引入機器學習、增強現實等技術,依托美的樓宇數字化平台,實施系統工藝優化、數智能源管理,通過全流程AI賦能,率先建成全市首家、全球首座中央空調冷水機組行業全流程AI賦能“燈塔工廠”。
隨著越來越多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逐漸建成並發揮作用,助力重慶制造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邁進。截至目前,重慶累計實施6900個數字化改造項目,建成7個國家級、183個市級智能工廠和1096個數字化車間,制造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5.2%,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6.4%,均位列西部省市首位。
企業心聲:“沒有‘雞湯’,全是干貨!”
“推動數字化轉型,最關鍵要做好什麼?”
“企業如何走出低成本數字化轉型第一步?”
……
在整個觀摩活動裡,觀摩團隨訪企業負責人與16家示范企業負責人展開多輪對話,是此次“車間課堂”重要一環。在雙方問答之間,所涉內容從5G技術到大數據應用,從工業互聯網平台到人工智能算法,透露出渝企推動數字化轉型的迫切信號。
“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觀摩活動中,16家示范企業負責人不僅分享自身數字化轉型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的全流程經驗,還陪同隨訪人員走進生產一線,圍繞生產流程優化、設備互聯互通等核心問題進行現場答疑,介紹自身企業通過數字技術實現降本增效、帶動品質升級的好經驗、好做法。
“沒有‘雞湯’,全是干貨!”多家隨訪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次觀摩活動不僅是一次對標學習觀摩會,也是一次典型經驗交流會,更是一次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進會。
“我們正計劃上新一條生產線,這次觀摩活動非常及時,為企業數字化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重慶渝江壓鑄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此行感受到示范企業數字化發展成效。對標自身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短板,將復制這些先進經驗,加速企業全鏈路智能化升級,驅動生產效能和產品質量“雙提升”。
觀摩活動不僅讓企業參訪人員收獲感滿滿,隨訪的各區縣經信部門相關負責人亦表示獲益良多。他們說,通過觀摩學習,看到了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巨大變化和顯著成效,也從示范企業的經驗做法中獲取了實踐數字化轉型的寶貴經驗。
政策護航:構建“點—線—面”推進體系
“數字化轉型不是企業‘想不想轉’,而是‘遲早都要轉’‘遲轉不如早轉’。”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算法專家黃晶認為,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必須在“智能創新設計”“智能工藝提升”“智能制造質量”等方面下功夫,讓數字技術充分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運用數字技術為企業‘暢血脈’‘強筋骨’實現數字化轉型,是我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市經濟信息委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已先后出台《重慶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天工煥新”行動計劃》《重慶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通過培育“智造”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
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市正加快推動“點—線—面”數字化轉型,幫助制造業企業乘“數”而上——
從“點”上,推動轉型示范,聚焦制造業企業設備硬件及軟件更新升級。
從“線”上,實施鏈式改造,強化龍頭企業“鏈網平台”功能,培育“鏈式”轉型生態降低轉型成本,帶動更多中小企業協同轉型。
從“面”上,加快集群轉型,推動重點集群和園區數字化轉型,暢通“數據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
通過“由點到線、聚線成面、面匯成體”,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重慶將按照“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梯度轉型體系實施數字化轉型,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其中,今年全市計劃新建100個數字化車間、10家智能工廠和50家綠色工廠﹔力爭到2027年,建成20個“產業大腦”、20個“未來工廠”,充分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