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統領“885” 推動干部轉作風

開欄語
時代使命重如千鈞,變革重塑引領發展。
加快建設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是新時代重慶黨建工作總目標。今年市委“新春第一會”迭代升級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目標任務,提出建設“六區一高地”,凸顯進一步強化黨建統領、以高質量黨建推動改革攻堅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
今日起,本報推出“建設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系列報道,聚焦具有重慶辨識度的黨建標志性成果,展現我市推動黨建新高地建設的生動圖景。
“這次輪到你們發言,說經驗、晒成績喲!”
新年伊始,重慶區縣委書記和部門一把手例會在重慶渝州賓館中華廳舉行,市級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的主要領導干部齊聚一堂,會場座無虛席。會上,萬州區、重慶高新區、江北區、沙坪壩區、渝北區、大足區、豐都縣、彭水縣、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負責人作交流發言,介紹改革攻堅突破、激活創新動力、全力拼經濟的舉措經驗,大家對比數據指標、分析問題挑戰、研究舉措思路。
這些區縣和部門何以脫穎而出?
市委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說,評估各區縣各部門工作業績的依據,是一套經過持續迭代完善的評估指標。這一指標體系共有60項,源自重慶做實“兩大定位”、發揮“三個作用”,加快建設“六區一高地”,提煉出黨建統領“885”工作體系(八張報表、八張問題清單、五項機制)調度中心工作的關鍵KPI。
黨建統領“885”是重慶把黨的領導貫穿事業發展各方面和市域治理全過程的一項重要制度。它如何推動各項工作,鞭策黨員干部保持奮進者姿態、激發創造性張力,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調查。
舉措跟著中央走
“如果不是地質工程師和群防員及時預警、鎮村黨員干部及時組織撤離,后果不堪設想。”站在去年發生大面積滑坡的地質災害防控點前,武隆區長壩鎮鵝冠村村民李治權有些感慨。
去年6月28日6點半左右,鵝冠村長田坎滑坡點發生災情。因監測預警和轉移避險及時,30戶51名群眾無人員傷亡。
一年來,我市武隆長田坎滑坡、巫溪田茶溝泥石流、忠縣老屋嘴滑坡等20起成功預警的案例經驗獲國家部委點贊,並在全國推廣。
三峽庫區危岩地災防治,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挂的事。重慶的山地丘陵佔市域面積約90%,地質災害易發頻發,特別是三峽庫區危岩崩塌隱患點多面廣,威脅長江航道和沿線群眾安全。
市委主要領導親自調研部署,市級有關部門迅速行動,依托智能化數字化手段提升三峽庫區危岩等地災防治能力。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建立了一支由近1.5萬人組成的地質災害“四重”網格員、地防員隊伍,布設智能化監測設備5.35萬台(套),覆蓋1.2萬處地災隱患點。有關工作指標納入“八張報表”“八張問題清單”,推動地災隱患實現閉環管理。去年,全市成功預警和處置地災險情37起,避免了860余名受威脅群眾因災傷亡。
不僅僅是庫區地災防治工作,包括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等重大部署,都紛紛植入黨建統領“885”的因子。
市委辦公廳黨建統領“885”工作專班負責人表示,重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重慶全局性工作逐項分解到黨建統領“885”中狠抓落實,確保“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一貫到底。
干部圍著難點轉
“我們拿到新的批件了!實現了‘開門紅’!”
前不久,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重慶首個I類創新型生物藥——賽立奇單抗注射液,繼去年拿到適應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獲准上市批件后,又獲得適應中軸型脊柱關節炎的批件。
“僅一年左右就順利獲批,至少節省了一半時間。這離不開市區多個部門的全力支持。”公司副總經理戴力說。新藥審評期間,巴南區主要領導加強一線調度,企業所在的重慶國際生物城成立工作專班,全程對接各職能部門﹔市藥審中心駐廠服務,具體指導相關業務﹔市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帶隊赴京對接協調,加速推動產品評審……
生物醫藥是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416”科技創新布局的重要“棋子”。“因為這款藥的重要意義,我們將企業訴求納入‘八張問題清單’和‘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應用中。”巴南區相關負責人說。
這一舉措加速優化了重慶生物醫藥產業生態。目前,位於巴南區的重慶國際生物城匯集了130多個醫藥項目,在研創新藥達到56個,進入臨床有24個,成為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支撐。
以數據流打通決策流、業務流、執行流,以黨建引領驅動干部積極作為、推動問題閉環解決,正在成為全市各區縣和部門推動重點工作的重要方法。
3月21日早晨8點,科學城北碚公司企業服務部已有不少工作人員在忙著整理當天的任務清單。9點,部門負責人程元卓牽頭召開例會,將相關企業的訴求落實到專人對接協調。
“每個項目都有AB角全程跟進。事項無論大小,隻有一件件辦好才能讓企業無憂。”程元卓說。
春節后剛復工,恆艦高端摩托車研發生產總部基地項目負責人就給他打來電話,反映企業一批建筑材料無法進場,項目施工眼看要中斷。程元卓立馬對接協調其他項目的施工方“勻”出一些設備和人力。兩小時后,一批設備、材料和工人就到了恆艦項目的工地。
僅2024年,北碚區就為轄區規上工業企業配備了440余名服務專員,“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平台累計錄入服務登記2705條,辦結率達100%。
作為“五項機制”中“三服務”機制中的一項,“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已成為重慶加強黨建統領“885”、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標志性成果。隨著機制不斷完善,一大批企業、群眾、基層的訴求得到閉環落實和妥善解決。
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金名片”,“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實現階段性目標,“一件事”改革進展迅速,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如今的巴渝大地,處處洋溢著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
在黨建統領“885”驅動下,全市黨員干部比學趕超、擔當奮進,爭做實現目標的貢獻者、實干爭先的引領者、攻堅克難的奮進者,決不當拖后腿的畏難者、躺平者。
工作循著民聲干
“大劇院附近的江灘公園內,有不少游攤佔位拉客收費拍照。”日前,有群眾通過重慶市“民呼我為”平台反映問題。平台收到留言並核實后,及時轉江北區核查辦理。很快,江灘公園佔位攝影、秩序混亂等問題得到穩妥解決,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重慶市“民呼我為”平台整合12345熱線、全市“互聯網+督查”平台,在黨委政府與群眾間搭建起“連心橋”。群眾隻要打開“民呼我為”手機應用,錄入照片和視頻,簡單幾個字反映問題,就能參與城市管理和發展。
截至去年底,“民呼我為”已受理涉及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民生訴求90.98萬件,辦結89.69萬件,滿意率超過88%。“民呼我為”應用,成為黨建統領“885”工作體系的一項標志性成果。
“原來一進醫院就是各種檢查,打擠不說,還費錢。”69歲的市民張順燿說起以前的看病經歷,就覺得“負擔重、心很累”。
不過,最近一次他由市裡一家醫院轉到九龍坡區人民醫院時發現,各種重復檢查不用做了,醫院直接通過雲平台調閱最近一次檢查的原始影像就行了。這不僅為張順燿節約費用600多元,還節省了候診時間。
曾經,醫院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不能互認,重復檢查給看病群眾帶來不少煩惱。市級有關工作專班在匯集梳理民生訴求時發現,醫檢互認是民意的焦點,於是推動將其納入“八張問題清單”。
問題是怎樣產生的?主要是各醫院檢驗技術標准和質量不統一,互認項目待梳理,業務流程也需再造。
怎麼解決?市衛生健康委等有關工作專班負責人介紹,全市聯通1200余家醫療機構,建立統一標准、結構、質量的數據庫,打造數字醫學影像雲平台,同時推出“醫檢互認”應用,統一了80項醫學影像檢查互認項目標准,涉及診療中大部分常用、高頻、高值檢查項目,打破各醫院之間的“信息孤島”。
市人民醫院(重慶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院長張華介紹,醫檢互認在市人民醫院試行一年,互認量累計近萬次,直接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280余萬元。在全市層面,數字化影像醫檢互認量已超80萬人次。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渝悅養老、渝童守護、川渝通辦……隨著更多重點專項納入黨建統領“885”,群眾的一大批急難愁盼得以解決,重慶這座超大城市的現代化治理之路也越走越寬廣。(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王亞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