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三色”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2025年03月28日08:31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果樹滿山的奉節縣永樂鎮大壩村。

果樹滿山的奉節縣永樂鎮大壩村。通訊員 朱鬆 攝/視覺重慶

3月27日上午,奉節縣永樂鎮大壩村。

碧綠的長江如飄帶,從村旁緩緩流過﹔江畔山坡上,連片的臍橙果園如綠毯,不斷向岸邊鋪展,空氣中氤氳著橙花的芳香。

果園裡,十多名村民正小心翼翼地從開花的臍橙樹上摘下橙紅的果實﹔不遠處的採摘園裡,游客們一邊感嘆“花果同樹”的奇觀,一邊品嘗親手採摘的臍橙,歡聲笑語在山坡上飄蕩。

“我們圍繞臍橙這棵‘樹’,按照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推動農文旅融合,在‘綠水青山’裡找到了致富的‘金山銀山’。”站在岸邊的觀景台上,村支書左明春自豪地告訴記者。

目前,大壩村發展臍橙果園1.2萬畝,去年村民戶均收入超過1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0萬元,實現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特色產業億元村”。

橙色

標准化種植讓臍橙果更甜價更高

上午10點過,大壩村周家灣。

臍橙種植戶余傳國正指揮幾名工人將臍橙裝箱,准備裝車發貨。陽光下,橙紅的果實反射著金色的光芒,包裝箱上的大壩村村集體品牌“大壩院子”十分醒目。

“這批果子10噸,是山東和浙江客商訂購的,品質相當不錯。”余傳國微笑著信手拿一個切開,果肉金黃,汁水迸濺。

“我們的臍橙固酸比達到20:1,這是柑橘類水果固酸比的黃金比例,售價比以前高了50%以上。”余傳國告訴記者,能達到這樣的品質,得益於村裡推廣的標准化種植技術帶來的“綠色革命”。

大壩村種植臍橙已超過40年。以前,不少村民為追求產量,加大化肥的用量,產量雖上去了,但口感卻“很一般”。

為此,奉節縣根據柑橘類水果的發展趨勢,在縣內推廣綠色標准化種植,大壩村是最先“試水”的村之一。這種標准化種植包括技術規程一本書、理化誘殺一張板、以螨治螨一袋虫、無疫栽培一個球、保水固氮一園草、綠色防控一盞燈等“六個一”。

“當初聽說要在樹下種滿草,我很懷疑:草長起來會和果樹爭肥,這怎麼得行?”80歲的黃開美婆婆回憶。

村裡黨員帶頭示范標准化種植技術。黃婆婆發現,黨員們的果園,長的不是雜草,而是專門篩選出的野豌豆和三葉草,果樹長勢更旺﹔大旱天氣,“長草”的果園比普通果園更耐旱﹔雨季,這些草又能護住果園的泥土和肥料……

看到有效果,黃婆婆終於同意晚輩們在自家果園推行標准化種植技術。試種一年后,黃婆婆也嘗到了甜頭:家裡6畝果園,產量沒減多少,但果子更甜了,售價上漲,總收入反倒比前一年增加了25%。與此同時,她家在果園裡還放養了四五十隻土雞,又增加了一筆收入。

“我們估算過,用‘六個一’技術的果園,每畝可以少施用化肥50公斤,降低200元成本,優質果率卻可以提高到80%以上。”左明春介紹,現在全村村民都主動採用標准化種植,用更“綠色”的方法種植臍橙。

彩色

鄉村美景讓近百名村民吃上“旅游飯”

臨近中午,大壩村的農家樂“橙家小院”院壩裡已擺起四五張桌子,每張桌子都坐滿了游客。廚房裡,老板周功學正在灶台前翻炒招牌菜柴火雞,香氣扑鼻。

“來玩的客人許多會順道來吃飯,圖的就是個新鮮。”閑下來后,周功學抹抹汗介紹,他的食材來自周邊鄰居,比如土雞就是由農戶熊星發定點供應。

正吃飯的王娟是帶著2歲多的小孫子來的。“我們是‘回頭客’,來過大壩村多次了,但來了還想來。”王娟笑著說。

“這段時間來的游客特別多,要來吃飯必須提前幾天預約。”周功學說。

每年3月底到4月底,是大壩村的旅游旺季——“挂樹保鮮”的臍橙樹同時也開花,呈現出“花果同樹”的奇觀,很是吸引游人。

“挂樹保鮮”是採用特定技術,讓臍橙最長可以從頭年11月到次年6月都保持在樹上不脫落,並一直保持新鮮的口感。所以,每年三四月,果樹就出現花果同樹的“兩代同堂”景象。

“我們趁機推動農文旅融合,讓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飯’。”左明春告訴記者,憑借距離縣城隻有9公裡、傍依長江的優勢,村裡將“綠色果園”打造成“彩色花園”,為游客提供多彩風景。

為此,村裡建起了1個游客接待中心、2個休閑文化廣場、3個觀景平台,為游客提供更多休閑設施﹔硬化、油化35公裡村道,推介觀光路線3條,在其中10公裡的公路和步道兩旁種上彩色花草﹔在江邊開辟專門的採摘園,供游客採摘、品嘗﹔通過改院壩、改廚房等“五改”,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鼓勵有條件的農戶開辦農家樂,推出自己的“拿手菜”作為“大壩第一桌”的特色菜,現在這樣的特色菜已有8個……

目前,大壩村已成功創建AA級景區,開辦農家樂10余家,其中強村公司入股發展10家。去年,該村接待游客2.5萬人次,旅游收入近200萬元,帶動近百名村民吃上“旅游飯”。

紅色

“四個先鋒”為鄉村振興賦能

“看,這個季節我們的臍橙依然有充足的水分,酸甜可口。今天下單,現採現發。”下午,在靠近江邊的果園裡,“85后”主播方剛正在直播帶貨。

方剛是村強村公司營銷隊隊長,5年前回村發展。“村裡‘綠色產業’要變現,在這個注意力經濟盛行的時代,更需要多渠道營銷。”他利用自己口才好、“更懂年輕人”的優勢,全年直播200余場,既銷售臍橙,也推銷風景,讓長江岸邊的小村庄通過小小屏幕,走進更多年輕人的視野,挖掘潛在市場。

大壩村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打造治理先鋒、服務先鋒、智慧先鋒、清廉先鋒“四個先鋒”。其中,方剛所在的營銷隊與技術隊、勞務隊一起,屬於“服務先鋒”,為村民提供社會化服務。

在坡度超過30度的周家灣果園內,勞務隊技術工成金貴正遠程遙控,將剛採摘的8筐臍橙通過電動軌道車運下山。“這一車有160公斤,相當於1個人往返3次才能完成搬運的量。”

目前,大壩村已架起3公裡長的軌道,連接了村內主要的臍橙產地,不僅節省了搬運費,還減少了因人工搬運周轉帶來的磕碰損耗。

“我們這塊的工作屬於‘智慧先鋒’板塊,可以讓臍橙種植更智慧、更輕鬆、更綠色。”成金貴笑著說。

在“四個先鋒”的支撐下,大壩村獲得了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特色產業億元村、重慶市美麗宜居鄉村、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兩山”基地等榮譽,村美、民富、業興、人和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長江岸邊的這個村庄徐徐展開。(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羅芸)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