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攜手重慶一中共筑AI教育新生態 為創新人才培養出實招

3月29日,北京大學與重慶一中舉行“AI賦能教育:優化中學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研討會,會上雙方聚焦AI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路徑構建、師資數字素養提升、技術賦能教育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研討,為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AI與基礎教育的創新融合注入新動能。
研討會現場。重慶一中供圖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陸俊林在講話中分享了北京大學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情況。他表示,未來將加強與重慶一中合作,持續加大技術資源與學術支持,共同探索AI教育的“產學研”一體化路徑,共同探索智能時代育人新范式。
北京大學重慶招生組組長郭超針對未來合作,提出兩大路徑:一是以AI優化教學全流程,提升師生效率﹔二是總結實踐經驗形成案例,爭取政策支持。他提出,希望雙方對接全球高等教育創新資源,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在AI教育轉型中持續突破迷茫,打造可推廣的實踐范式。
重慶一中黨委書記唐宏宇表示,在數智時代,人工智能是提升教育效率的工具,必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與時俱進培養學生體質、心靈與認知、創新與實踐等適應未來發展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重慶一中校長毛明山提到,AI助力教育教學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重慶一中將持續在AI課程開發、師資培訓、課題研究等方面不斷探索,推動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
重慶一中副校長何文吉談到,未來學校將從三方面深化布局,一是構建教育數字化轉型共同體,聯動資源,二是打造AI時代智慧教學新樣態,探索創新人才培養路徑,三是培育師生數字新思維,通過特色班級與課程激發創新潛能。
據悉,重慶一中作為“諾獎計劃”成員校,在AI教育實踐中成效顯著。會上,重慶一中教務處副主任、AI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洪波介紹了重慶一中在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成果。他指出重慶一中率先成立“AI教育研究室”,構建覆蓋教學、管理、教研全場景的“1236”數智教育體系。1個品牌:打造輻射全國的“AI教育一中品牌”,形成示范效應﹔2大維度:整合“大校本數據庫”與“小切口智能體”,實現數據驅動的精准化管理﹔3大平台:建設數據中心、智慧教學、智慧物聯平台,支撐教育全流程智能化﹔6大場景:覆蓋學生個性化學習、教師智能輔助、課堂行為分析、AI體育、AI心理健康、AI實驗室等創新應用。
會上,重慶一中教師代表就人工智能在基礎教育應用進行了交流發言,共同探討AI時代教育的挑戰與未來方向。此外,數據隱私保護、算法偏見規避等議題也被納入校園AI安全應用規范。(袁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