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關工委探索完善“116”工作機制

學校關工委先后3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先進集體,22人被中國關工委、教育部關工委、重慶市關工委、市教委關工委等部門授予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稱號,2人獲重慶市“終身成就獎”……近年來,西南政法大學高度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聚焦解決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完善“116”工作機制。
西南政法大學關工委獲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先進集體。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健全一套組織機制
確保學校關工委工作“有人管”
一是建立領導機制。學校關工委主任由校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實行“雙主任制”。設常務副主任2名,分別由1名在職和1名退休校級領導擔任,實行“雙常務副主任制”。
二是健全辦事機構。關工委下設秘書處作為辦事機構,設秘書長2名,1名由離退休教職工黨委書記兼任,1名由退休老同志擔任,實行“雙秘書長制”。
三是完善工作組織。學校建立“六組一部一處”的組織架構。
四是加強基層建設。學校全覆蓋成立了16個二級關工委,做到有人分管、有人負責、有人推動、有人執行。
完善一套保障制度
確保關工委工作“有條件”
一是落實學習制度。及時傳達學習中央、重慶市委以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重要文件、重要會議精神,學校的重要會議都邀請關工委的同志參加。
二是出台貫徹文件。制定《中共西南政法大學委員會關於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實施意見》。
三是抓實專題研究。學校黨委每年至少聽取1次關工委工作的專題匯報。校關工委每年至少召開2—4次會議,開展工作研究。
開學第一課(資料圖)。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內部工作流程、專兼職人員工作考核和補貼制度。
五是落實各類保障。學校將關工委工作經費納入學校預算,提供必要的辦公場所和設備,為關工委開展工作提供充分保障。
實施六個“融入”工作體系
確保關工委工作“有事干”
一是融入學校思政工作體系。引導學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工作成果獲評多項榮譽,並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
二是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助力“青馬工程”,推出一批學生思想理論研究新成果,獲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優秀創新案例。青馬工程工作室被命名為重慶市首批“五老”工作室。
三是融入學校育人工作體系。通過征文、演講、微視頻比賽等形式開展“讀懂中國”和“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每年學生參與人數達到2000余人。校關工委獲“優秀組織單位”。
“讀懂中國”賽前培訓會(資料圖)。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四是融入心理健康工作體系。組織成立“五老”心理健康輔導團隊,近兩年接待學生335人次。與萬盛經開區開展校地合作,探索困境兒童關愛新模式。
五是融入學校科研工作體系。主辦《思想與法治教育研究》集刊,為學生和青年教師發表理論研究成果提供平台。目前,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連續出版七輯300余萬字。
六是融入學校品牌創建體系。鼓勵和支持二級關工委開展“一院一特”和“一院一品”品牌創建活動。2024年民商法學院關工委“5+”特色工作法被教育部關工委《心系下一代》刊發,並獲評重慶市高校二級學院“五好基層關工委”。
下一步,西南政法大學將在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指導下,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推動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工作創新,大力推進品牌創建,為推動重慶高校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西政智慧和力量。(西南政法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