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攬客創新高 重慶民宿經濟何以一路高歌

春和景明,踏青正當時。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我市多地民宿憑借個性化、特色化、品質化的服務,火熱走俏。據美團旅行數據,清明小長假,重慶躋身全國Top10旅游目的地城市。在攜程平台上,重慶酒店及民宿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24%,不少民宿預訂火爆、一房難求。
我市民宿經濟何以一路高歌?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古鎮游、賞花游、民俗游撐起民宿市場半邊天
這個清明假期,“村游”成為老少咸宜的旅行方式。各大旅游平台數據顯示,從江邊古鎮到山間梯田,從非遺手作到花海攝影,重慶鄉村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20%,民俗游、賞花游、古鎮游三大主題撐起了清明出游市場半邊天,不少民宿的生意火爆異常。
在涪陵區美心紅酒小鎮景區,濱江民宿、地宮四合院民宿在清明假期迎來入住高峰。由農房改造而成的濱江民宿內,來自海內外的住客慵懶地倚在座椅上,品嘗著清新的明前茶,怡然自得。
“現在不少民宿已經成為旅游目的地。”美心紅酒小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慢節奏、親近自然為特點的鄉村民宿,不僅能為都市游客帶來山野的新鮮感,還能讓外籍游客領略中國鄉村的獨特韻味。
為了提升游客入住體驗,一些民宿在經營內容上推陳出新。例如,美心紅酒小鎮的不少民宿就搭配了油菜花海中共享“春味”長桌宴的套餐,游客們可借此體驗“三月三上巳節”等民俗文化。
其他民宿也有類似的做法。在秀山縣洪安古鎮,當地民宿大多坐落於古鎮周邊,游客出門就可觀看實景演出,參與舞龍燈、儺戲等傳統民俗活動﹔在北碚區東升村,鄉村民宿則結合農耕文化體驗等創新發展,迎來了主城大批家庭入住……
新玩法秀出真功夫
在滿足游客基本住宿需求之外,越來越多民宿開始探索與其他業態融合,豐富游客體驗。
在武隆區仙女山街道荊竹村,當地引入“歸原小鎮”文旅項目,採取“旅游景區+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的融合模式進行開發。
“設計師利用當地的石磚、木材,將農民的老土房改造成鄉村民宿、森林圖書館。”荊竹村黨支部書記諶菊說,正是因為保持了田園“原始美”,近年來到此“村游”的游客越來越多,特色民宿常常一房難求。
沙坪壩區三河村也有類似的做法,當地民宿與附近有150余位青年藝術家入駐的三合美術館合作,為前來的大小“新村民”提供藝術研學游等服務﹔在當地“遠山有窯”項目中,其開展的制陶工藝、建筑設計體驗等新玩法受到不少游客喜愛。
“當下,民宿消費主力更注重情緒價值和文化體驗。”市文化和旅游協會會長王定國說,民宿是一種文化性的創新旅游產品,其內容需要不斷迭代和優化,讓“詩與遠方”真正融入重慶的青山綠水之間。
講好“一宿一IP”的民宿品牌故事
不少民宿行業從業者表示,特色活動搞得好,可以成為民宿的標簽,游客通過社交平台分享活動體驗過程,也能為民宿帶來更多流量和曝光度。
這個清明假期,位於梁平區竹山鎮安豐社區的全國乙級民宿明月匯·梁山驛游客不斷。民宿負責人吳梅介紹,除了生態優勢之外,他們吸引游客的“法寶”是“交旅融合”。
梁平歷史上官驛體系發達,該民宿正好鄰近荔枝古道遺跡。“梁山驛民宿曾是一處學校遺址,后來成為梁平區S410竹山公路服務區。在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建設中,我們將其改造為以交旅融合為主題的民宿。”吳梅舉例說,民宿在原學校操場遷移或拓印了“蜀道難”“蜀嶺雄風”等6塊具有代表性的古驛道石碑﹔原學校禮堂則復原了古道、古橋等景觀﹔民宿內還設計了“梁山驛館”交通文化展示廳,游客們可在這裡了解梁平的交通歷史文化。
“重慶民宿行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具有重慶特色的民宿品牌。”市文化旅游委資源開發處副處長張暢表示,各區縣民宿要利用各種媒體平台,講述重慶民宿故事。
王定國則認為,我市民宿需要跨界聯動,借助重慶旅游民宿產業分會等平台,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文旅產品,讓游客在重慶既能感受星級酒店的品質服務,也能體驗民宿獨有的鄉愁溫度,真正實現“宿在山水間,醉在巴渝情”。(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劉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