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電詐 重慶警方有三件“法寶”

近日,家住渝北區的雷先生感覺坐了一趟“過山車”——他的畢生積蓄近50萬元被電信網絡詐騙分子騙走,所幸市反詐騙中心民警及時通過警銀聯動機制,實現“攔截止付秒響應”,最終為他追回了全部被騙資金。
攔截止付秒響應、資金流向多級追蹤、資金返還便捷高效,正是我市公安機關應對日益猖獗的電信網絡違法犯罪的三件數字化“法寶”。
攔截止付秒響應
實現被騙資金及時凍結
去年10月19日,雷先生剛從睡夢中醒來,就看到手機裡有一條未讀短信:“尊敬的用戶您好,您已成功開通某某會員服務,該服務將在24小時后生效並扣費,如需取消請聯系……”
雷先生將信將疑撥打短信上的聯系電話。“您是不是在使用我們的App時不小心點錯了?”電話那頭的“客服”給他發來了一張辦理會員的“截圖”。回想自己的確曾使用過這款App,雷先生深信不疑,讓其幫忙取消會員。
“我們需要查看你的銀行流水,麻煩按我的引導操作一下。”當天上午10點42分,在“客服”引導下,雷先生竟陸續按要求向指定銀行賬戶轉賬共計49.8萬元。
11點3分,逐漸察覺到不對的雷先生撥打110報警:“警官,我可能遭遇電信詐騙了!”
“先生您別急,您將轉賬的銀行賬戶告訴我們,我們馬上進行處置。”與此同時,雷先生的這條警情已同步流轉到重慶反詐平台。市反詐騙中心的統一止付專班立即秒響應,啟動了緊急止付追贓工作……1分鐘后,對嫌疑賬戶的攔截止付工作就完成了,被騙資金49.8萬元被全部攔截。
“以往,群眾發覺被騙后,撥打110報警,警情流轉到派出所,群眾再趕往派出所,民警詢問轉款信息后逐一錄入國家反詐中心平台,制作止付函,上傳提交止付申請,區縣反詐中心審批通過,止付工作才正式啟動。一套操作下來,9個流程環節,距離群眾被騙轉賬已經過去3—6個小時!”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支隊探長陳崗告訴記者,面對詐騙分子分鐘級的轉移資金速度,如何跑贏詐騙分子,是市反詐騙中心一直探索的問題。
為了提高響應效率,市反詐騙中心集約了全市61家銀行、12家三方支付機構的后台大數據。通過海量大數據支撐,將原本9個流程壓減至1個,從報警到止付實現秒響應。
“現在,報案人報案電話剛挂斷,我們就已啟動對嫌疑賬戶的攔截止付。”陳崗說。
資金流向多級追蹤
以大數據模型追蹤10級賬戶
多年與電信網絡詐騙分子交手,民警們發現,詐騙分子一旦騙到錢,就會想方設法快速將錢分散到多個銀行賬戶,從而將其“洗白”。
前不久,兩江新區徐先生在網上搜尋“炒股專家”,找到“大師”后,與對方簽訂了“師徒協議”:徐先生按照對方指示操作,賺錢之后收益分三成給“大師”。
在“大師”指示下,徐先生下載一款聊天軟件,並按照對方要求,向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轉賬,用於在某款App上充值炒股。后面一段時間,徐先生陸續向對方提供的多個銀行賬戶轉賬總計80萬元。
半個月后,徐先生發現無法提現才察覺被騙,於是向公安機關報案。由於時隔太久,市反詐騙中心發現徐先生提供的嫌疑賬戶內已經沒有一分錢了。
而這並沒難住辦案民警。因為市反詐騙中心還有一件數字化“法寶”:資金流向多級追蹤智能化系統。僅耗時5個小時,民警就追蹤到了5級資金流,發現99張涉嫌洗錢的銀行賬戶,成功攔截了徐先生的被騙資金61.66萬元。
“很多時候,詐騙分子利用AI智能、虛擬貨幣等手段,將錢通過一級、二級、三級銀行卡或支付賬號層層快速轉出,所以我們必須要追到更多層級的賬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支隊接警處置大隊民警李穎告訴記者,市反詐騙中心組建了市級資金分析專家團隊,創新研發了多個智能分析模型,有的最多可以追蹤到10級賬戶。
“通過數字化建設,我們現在使用的系統能夠自動繪制資金流向圖,在多追到錢的同時,還能有效研判、追查詐騙分子蹤跡線索,真正做到‘一追到底’。”李穎介紹。
資金返還便捷高效
率先實現資金返還全程網上辦
錢攔到了、追回了,但距離還到群眾手裡還有一步。
以前,群眾申請被騙資金返還,需要到派出所提交材料﹔詢問了解進度也隻能再跑派出所,漫長等待中往往要跑多次。對於企業而言,則可能影響正常經營。
該如何提高資金返還效率、真正方便群眾和企業呢?重慶公安又運用上了大數據智能化手段。
今年3月1日,市反詐中心成功攔截到羅女士被詐騙的一筆轉賬49.85萬元。第二天,民警通知羅女士,可以通過渝快辦資金返還“一件事”應用程序啟動資金返還程序。羅女士立即通過渝快辦上傳了相關申請材料,7天后,就收到了49.85萬元返還資金。
“以前,啟動返還程序后,辦理一筆資金返還,需至少2名基層民警提交審批、制作文書、送達文書、領取回執,跑區縣局、市局、銀行……多層審批,跨部門流轉,一次返還一般耗時2個月以上。”陳崗說。
為了縮短返還時間,重慶公安與銀行深度合作,減少審批環節,通過渝快辦“資金返還一件事”應用,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資金返還全程網上辦理,避免了受騙群眾和辦案民警“多頭跑”的問題。
市反詐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反詐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境外詐騙分子運用各類新技術、新業態不斷翻新詐騙手法,特別是虛擬貨幣、線下取現等各種新型洗錢方式改頭換面,電詐發案形勢依然嚴峻,追贓挽損難度仍然巨大。
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警方將進一步完善涉詐資金統一止付追贓工作模式,提升全民反詐工作質效。同時,警方希望市民能時刻保持警惕,強化自身財產保護,遇事多通過官方渠道核實,或撥打96110咨詢,避免上當受騙、錢財受損。
溫馨提示>>>
近期五類電信詐騙多發 市民注意防范
1.刷單返利類詐騙
案件:市民劉先生在網上添加了某個“翡翠鑒定師”后參與原石眾籌活動,前期小額投入均有所獲利。劉先生便邀其母親參與,但當劉先生的母親投入44萬元后,對方卻以園區停電為由推遲獲利回款時間。劉先生后續又多次下單,但對方仍以各種理由拒絕回款,直到發現被騙時,共計損失71萬余元。
民警提醒:刷單是一種變種多、變化快的詐騙手法,詐騙分子先獲取信任,用“充值多返利多”誘騙做任務,再以各種借口騙受害人繼續投入大額資金。
2.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
案件:市民王先生在某二手平台購買二手摩托車,“賣家”以方便溝通為由,互相添加微信。王先生隨后與“賣家”在微信上達成購買協議,並轉賬3000元作為定金。“賣家”隨后郵寄給王先生過了戶的摩托車綠本,王先生則再次轉賬5000元。幾天后,“物流人員”致電王先生索要提貨碼,“賣家”讓王先生付尾款4000元才給。待王先生再次轉賬4000元后,“賣家”和“物流人員”隨即失聯。王先生被騙共計1.2萬元。
民警提醒:此類詐騙中,詐騙分子多在網絡發布虛假廣告,與受害人聯系后誘導加好友私下交易。付款后,以各種稅費、手續費為由騙其繼續轉賬,最后拉黑。
3.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
案件:近日,市民彭先生接到“微信客服”電話,稱“微信賬戶百萬醫療保障”要扣7.2萬元年費,如需取消,需要按照對方要求操作。彭先生在對方引導下添加QQ好友、點擊鏈接、下載視頻軟件、打開屏幕共享。因年紀大不方便,彭先生還將賬戶交給對方操作,被騙91.88萬元。
民警提醒:詐騙分子冒充平台客服來電,以身份驗証、幫忙取消為由,誘騙受害人轉賬匯款或通過屏幕共享,盜刷賬戶余額。
4.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
案件:市民韓先生接到陌生微信好友申請,稱想租韓先生的一處門面。兩人互加微信溝通后,對方支付定金。待日漸熟絡后,對方自稱在某某黃金交易所做維護工作,邀韓先生一起賺錢。韓先生在對方引導下,在虛假網站注冊充值,先后投入72萬元后無法提現。
民警提醒:詐騙分子通過網絡渠道發布投資理財信息,利用交友等方式獲取信任,誘使受害人在虛假投資網站操作。先讓小額投資獲利,待其大額投入后,或拉黑失聯,或讓網站無法登錄,使其無法提現。
5.貸款、代辦信用卡類詐騙
案件:市民喻先生因裝修急需用錢,在網上下載某款借貸App貸款3萬元,卻遲遲不到賬,便找到“平台客服”。“客服”稱其賬號錯誤,導致貸款被凍結需轉賬解凍,后又以賬戶被監管需向“安全賬戶”轉賬驗証為由,誘騙喻先生多次借款轉賬69萬余元。
民警提醒:詐騙分子通過多渠道發布提升信用卡額度、辦理貸款等信息,冒充金融機構人員,以“保証金”“手續費”等為由,誘騙受害人轉賬匯款。(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