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整合腫瘤學大會在渝舉行 共同探討腫瘤防控“方案”

人民網重慶4月12日電 4月11日—13日,2025中國抗癌協會西南整合腫瘤學大會在渝舉行。數百名腫瘤專家帶來腫瘤診療策略與研究成果,並對領域的熱門話題展開激烈討論,共同探討西南腫瘤防控“方案”。
大會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世界整合腫瘤協會共同主辦,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承辦,共設立1個主會場,以及整合西南腫瘤防控大會、整合腫瘤放射治療大會、西南產學研大會等50個分會場。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指出,腫瘤防治,贏在整合。今年,協會將在中國西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東北、西北七大區域,攜手各區域的省市抗癌協會和學科委員會,把原本一年一度的整合腫瘤學大會,變成持續一年的各區域大會加年終的中國整合腫瘤學大會。
會議現場。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穎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宇教授等10位腫瘤領域知名專家先后帶來《頭頸惡性腫瘤的整合放療》《局部進展期甲狀腺癌的整合治療》等精彩分享,圍繞“整合”理念展開深入探討。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如何實現早診早治?在西南產學研大會分會場上,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分享的“甲基化與基因突變聯合檢測的肺癌無創早篩技術”項目,有望使肺癌預警提前3年至5年。
該項目核心成員趙毅介紹,目前,臨床上推薦的低劑量CT掃描檢測存在弱點,隻有當癌細胞聚集成肉眼可見的團塊時才能被發現。而通過液態活檢技術,DNA甲基化分子標志物可檢測血液、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等體液樣本中的甲基化指標,更早發現細胞癌變或實現腫瘤風險預警。
趙毅表示,目前產品已基本完成基礎研發,處於轉化研究階段,將按計劃推進產品的初試樣品制備、中試檢驗檢測、商業及市場驗証等,逐步開發相關靶點的檢測試劑盒,推出相關配套及系列產品。
《中國惡性腫瘤學科發展報告(2024)》發布。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
在西南腫瘤防控大會分會場,《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技術規范》專著正式發布,該書介紹了全球和我國惡性腫瘤的概況,並對我國常見惡性腫瘤的流行現狀等內容進行了重點介紹,將指導醫護人員科學、系統為公眾開展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助力推動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技術規范共識形成。
“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是降低癌症死亡率。”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吳永忠介紹,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涉及流行病學、影像學、組織病理學、心理學以及各臨床腫瘤學等多學科。在篩查實施過程中,從初篩到診斷,再到治療及隨訪,是連續不斷的全健康管理過程,需要各學科的緊密配合和分工協作。制定適合我國國情和人群特點的重點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技術規范,規范癌症篩查流程和技術,提高癌症篩查效率和效果,是癌症防控工作的基礎和有力保障。
據悉,13日,大會還將舉辦2025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暨中國抗癌日啟動儀式,發布中國腫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識(2025),開展健康跑、百名專家大型義診、科普互動體驗等科普嘉年華活動,數十位大咖專家線上帶來系列科普講座。(陳琦、熊志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寧夏至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重慶段貫通
- 人民網重慶4月12日電 4月12日,隨著寧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重慶段跨長江段導地線全部牽引到位,該工程重慶段全線貫通。 寧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重慶段)跨江放線作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