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發展校長論壇在重慶一中舉行

為進一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4月17日,由重慶市沙坪壩區、成都市武侯區聯合舉辦的“雙城共育·文脈同新”成渝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發展校長論壇在重慶一中舉行。
論壇現場。重慶一中供圖
來自武侯區、沙坪壩區的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相關負責同志以及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代表,共400余人參加。會議由沙坪壩區委教育工委書記、教委主任劉建華主持。
黃可欣致辭。重慶一中供圖
沙坪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可欣常委為論壇致辭。她談到,校園文化是地方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助推區域文化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她充分肯定了沙坪壩區教委與武侯區教育局聯合編制的《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發展案例成果集》,並對成渝雙城教育協同發展提出三點希望:一是持續深化文化內涵挖掘,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品牌。二是持續加強交流合作,實現成渝校園文化共建共享。三是持續強化數字賦能,創新校園文化傳播方式。
要抓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落實好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好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在隨后的環節中,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重慶南開中學教共體第六十八中學、成都市棕北中學、重慶市沙坪壩小學、重慶市沙坪壩區濱江小學、成都市武侯區第四十五幼兒園等校(園)長緊扣論壇主題進行了交流發言。
范卿澤講話。重慶一中供圖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范卿澤充分肯定了沙坪壩區、武侯區校園文化建設所取得的工作成效,並從三個方面給予鼓勵,提出殷切期望。一是立足雙城經濟圈,樹立教育協同新視野﹔二是緊扣高質量發展,打造校園文化新品牌﹔三是聚焦自身成長,成為教育引領新標杆。
校園文化為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個體成長提供了土壤和環境,不僅服務在校生成長成才,也將優秀文化的精神影響力延展到全社會。在主旨報告環節,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杜時忠,以《校園文化的六重境界》為題,為論壇活動提供專業引領,為兩地校園文化建設提出寶貴建議和深刻見解。
論壇活動前夕,武侯區、沙坪壩區聯合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觀摩交流活動。4月15日,沙坪壩區校長團一行16人赴成都武侯區,在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中學、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成都市龍江路小學、成都市第十一幼兒園等5所學校收獲寶貴經驗﹔4月17日上午,武侯區校長團一行31人到南開中學、重慶一中、濱江小學、實驗幼兒園等4所學校參觀交流。兩地將以本次論壇為起點,攜手繪制“雙城文脈傳承圖譜”,共同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之問,為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教育高地貢獻智慧力量。(袁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