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瞰山城•人民日報區縣行

三件“寶貝”背后的百億“突圍戰”

姜峰 王欣悅 蔣海濤
2025年04月22日10:30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在重慶市豐都縣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安勝余的辦公室裡,3把砸壞斷裂的鐵錘躺在書櫃頂層,下方放著十幾張泛黃破舊的《綜合地層柱狀剖面圖》,不遠處的窗台上還有著一頂晒褪色的草帽。

東方希望玻璃纖維項目配套工程石灰項目正在建設中。受訪者供圖

東方希望玻璃纖維項目配套工程石灰項目正在建設中。受訪者供圖

這幾件普通的物件,不僅承載著安勝余和他的團隊一年地質勘探的艱辛與執著,更見証了豐都百億級工業項目的落地。

2023年2月,春節剛過,安勝余像往常一樣到東方希望水泥廠走訪。技術總監鄒繼鴻把安勝余拉到一旁:“安書記,總部計劃在重慶落地一個百億級的玻璃纖維項目,可專家說豐都可能缺乏關鍵礦石,成本優勢不明顯,其他區縣也在積極爭取。”

這個消息讓安勝余心頭一緊——豐都太需要這樣的“破局項目”了,全縣還從未有過百億級工業項目,這是改寫歷史的機會。“不就是找礦嘛,我們干。”

玻璃纖維的核心原料白泡石,並未列入國家礦種目錄,既沒有勘查規范,也沒有工業指標,找礦無異於在迷霧中摸索。但豐都縣認准了方向:“沒有路,我們就自己踩出一條路來。”當地迅速組建起工作專班,發動20多個鄉鎮干部和群眾展開“拉網式”排查。那段日子裡,山間時常能看到一群拿著鐵錘、背著圖紙的身影,刀刃劈開荊棘,腳步丈量荒野。

“最初我們都是‘門外漢’,全靠一把鐵錘敲開岩層找礦樣,不到半年就敲壞了三把,《綜合地層柱狀剖面圖》也被翻得卷了邊。”項目科科長汪曉龍回憶說,“漸漸地,我們摸透了豐都的地質脈絡,大家伙也都成了能隨口說出各鄉鎮礦脈分布的‘土專家’。”

工作專班勘探礦石休息時用餐。受訪者供圖

工作專班勘探礦石休息時用餐。受訪者供圖

12個月的跋涉,20多個鄉鎮的勘探,近7000份樣品的分析,終於在包鸞鎮和南天湖鎮發現了白泡石的蹤跡。當拿到檢測報告時,所有人都紅了眼眶。后續勘探証實,豐都的白泡石、高鈣灰岩、白雲石儲量達2.9億噸,足夠支撐企業半個世紀的生產需求。

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更要打通“怎麼用”的關卡。面對礦業審批的復雜流程,豐都縣聯動規劃、環保、林業等部門,80天完成3處礦產“淨礦出讓”,創下全市最快紀錄。鄒繼鴻感慨地說:“政府不是單純招商,而是真真正正站在企業角度算效益賬,這樣的營商環境讓人安心。”

這份“替企業算賬”的心思,在另一個百億級特鋁新材料項目洽談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當企業提出“每噸成本比沿海高50元”的顧慮時,豐都縣立即組織團隊研究能源政策,引用1512個公式推演15種工藝方案,最終創新提出“減煤增氣”方案讓每噸產品用熱用電成本下降57元。

“真正的營商環境不是請客吃飯,而是把自己變成企業的一把‘算盤’。”豐都縣相關負責人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我們算的不是政府的‘政績賬’,而是企業的‘生存賬’。”

東方希望玻璃纖維項目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東方希望玻璃纖維項目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如今的豐都,已不再是工業版圖上的空白點:玻璃纖維項目落地生根,生豬全產業鏈項目即將開工,低空經濟等新合作穩步推進。到2027年,玻璃纖維和特鋁新材料兩大百億級項目預計將帶來300億元產值,45億元稅收,帶動上萬人就業。

三把鐵錘,敲開的是三峽庫區與現代工業的連接﹔一摞圖紙,繪就的是傳統農業縣向工業強縣的轉型篇章﹔一頂草帽,承載的是基層干部扎根一線的初心。“當企業負責人豎起大拇指時,我們知道,打動投資者的從來不是華麗的承諾,而是沾滿泥土的腳印和貼緊企業心跳的真誠。”豐都縣相關負責人說。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