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20年求醫未果 基因檢測抓住癲癇“元凶”
2025年04月23日10:00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人民網重慶4月23日電 據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重醫附二院”)消息,此前該院通過基因檢測技術,成功為一名癲癇病史長達20余年的難治性患者查明病因。該患者接受治療后,已突破8個半月無發作史。
一年多以前,陳莉(化名)因連續抽搐72小時陷入昏迷,被緊急送往重醫附二院。該院癲癇與腦功能疾病中心醫生彭希從家屬口中了解到,陳莉已服用了5種抗癲癇藥物,並靜脈注射了3種抗癲癇藥物,但仍抽搐不止。更棘手的是,核磁共振檢查顯示其大腦結構並無異常,在傳統檢查手段下,抽搐成了“無解難題”。
醫療團隊當即決定採用精准醫學手段,通過“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對陳莉進行了基因檢測。在全面的檢查后,團隊發現陳莉是因SCN1A基因(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a1亞單位基因)突變導致的癲癇頻繁發作。“就像電路板上的短路點,讓鈉離子通道異常放電,進而引發了癲癇。”彭希解釋道。不僅如此,團隊還發現陳莉長期使用的鈉離子通道阻滯劑存在“反向治療”風險。經科學調整用藥方案后,截至目前,陳莉的病情已實現8個半月“0發作”的突破性進展。
該院癲癇中心團隊為患者會診。重醫附二院供圖
據彭希介紹,中國的癲癇患者數量約900萬-1000萬,其中有一定數量的患者無法用傳統手段診斷病因,進而難以獲得精准的治療。
“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需採集患者2-4毫升靜脈血樣本,經實驗室處理后得到基因檢測結果。醫生通過對比結果,找到病因,才能對症下藥。自醫院開展該技術以來,已幫助數十位“查無病因”的癲癇患者找到治療方向。
彭希提醒,癲癇並非“絕症”,隨著現代醫學進步,絕大部分癲癇患者都有治愈的可能。若出現不明原因的抽搐、意識喪失等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系統評估,爭取早診早治。(胡虹、施懿)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聯合舉辦主題黨日活動
- 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聯合舉辦“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鄒樂攝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劉政寧)5月22日上午,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聯合舉辦“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