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700名專家齊聚重慶共議“數字地球”

4月22日,第十四屆國際數字地球會議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大會以“數字地球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進程”為主題,聚焦數字技術與可持續發展融合等前沿議題,吸引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圍繞數字地球理論、技術及其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展開深入交流。
本屆大會由國際數字地球學會、西南大學聯合主辦,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和重慶悅來兩江國際酒店會議管理有限公司承辦。
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開幕式上,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名譽主席郭華東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在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道路上面臨諸多緊迫挑戰。他認為,以加速數字化轉型為代表的數字地球技術正快速發展,為實現相關目標開辟了新路徑。
會議期間,來自多國的科學家代表分別圍繞“數字地球理論、模型與關鍵技術”“地球大數據共享、應用與服務”“數字地球領域示范應用”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與研討。在主旨報告環節,專家圍繞數字孿生技術、時空智能、大數據開放共享與標准化等熱點展開深入探討。
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快閃活動。主辦方供圖
會議同期舉行了“世界地球日”主題展覽與快閃活動,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等單位領銜主辦專題展覽,吸引了與會專家與高校師生對地球環境和能源問題的關注。
據介紹,國際數字地球會議由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主辦,是數字地球領域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此次為該會議第三次在中國舉行,也是該學會成立以來首次在國內舉辦圍繞數字地球理念創新與未來發展的國際會議。
本次大會為期三天,共設8場大會特邀報告、53場平行分會場,舉辦470場專題交流活動。據悉,大會閉幕式上將發布《2025數字地球重慶宣言》。該《宣言》旨在面向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沖刺階段,明確未來五年應對數字地球發展關鍵問題的方向與路徑。(馬春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