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動態

AI賦能與語篇解構雙輪驅動外語教育創新

重慶市中學外語教學專委會2025學術年會擘畫教育新圖景

2025年05月10日20:30 |
小字號

5月9日,重慶市教育學會中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暨2025年學術年會初中專場、高中專場分別在重慶市江北巴川量子學校、重慶市開州中學同步啟動。

初中專場合影。主辦方供圖

初中專場合影。主辦方供圖

初中專場活動以“聚焦語篇文本解構能力 有效落地核心素養”為核心,通過“專家引領-名師示范-團隊共創”的研訓模式,破解核心素養落地難題。高中專場活動圍繞“AI賦能外語教師專業發展”這一主題,通過專題報告、課例展示、學術研討等形式,共探新時代人工智能背景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本次年會既是學術思想的碰撞平台,更是教學改革的實踐推手,既幫助教師接觸最前沿的教育理論與實踐成果,又為外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既強化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學科認知,又獲取了AI時代課堂轉型的具體路徑,構建起“教—研—訓”一體化的教師成長生態。

高中專場合影。主辦方供圖

高中專場合影。主辦方供圖

專家視界:教育智慧的破界融合

立足教育強國建設目標,中學外語教學如何回應時代之問?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程曉堂以《如何通過語篇學習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題,構建“語言解碼×文化浸潤×思維淬煉”模型,闡述了語篇教學應集中於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四大核心素養。他提出,通過精心挑選語篇材料、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問題、結合實際案例以及進行跨文化比較,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培養批判性思維並擴展對世界的認知。

程曉堂強調,基於語篇的互動式教學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文化對比和問題解決能力,並指出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應避免進行脫離語境的機械性訓練。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程曉堂作專題講座。主辦方供圖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程曉堂作專題講座。主辦方供圖

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學院副院長秦惠康以《文本深度解讀與概要寫作》為題,明確指出概要寫作的核心要求在於信息提煉與語言轉換能力的運用,要求在不超過60詞的篇幅內准確概括出文本的主旨與要點。其評分標准主要涵蓋內容和語言兩個方面,內容方面要求全面覆蓋關鍵信息,而語言方面則要求表達的連貫性和准確性。

秦惠康還通過分析歷年真題,詳細闡釋分層評分的具體細則,並指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信息的遺漏以及語言表達的不連貫性。他建議,通過復述訓練和邏輯分析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概括能力。

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學院副院長秦惠康作專題講座。主辦方供圖

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學院副院長秦惠康作專題講座。主辦方供圖

重慶市教育學會中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春暉從“讀、寫融合的命題創新”角度出發,展示了如何通過創新試題設計激發學生的高階思維發展。該報告為教師們在試題設計領域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有助於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重慶市教育學會中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春暉作報告。主辦方供圖

重慶市教育學會中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春暉作報告。主辦方供圖

原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師教育學院院長蘇勇帶來專題講座《Ai賦能外語教學》,指導與會人員科學運用Ai技術賦能自身學習和日常教育教學。

原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師教育學院院長蘇勇作專題講座。主辦方供圖

原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師教育學院院長蘇勇作專題講座。主辦方供圖

重慶市教育學會中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伍家文強調,面對教育數字化轉型,英語教師要著力提升核心關鍵能力,通過教學共研、資源共建促進重慶市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建設。

重慶市教育學會中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伍家文講話。主辦方供圖

重慶市教育學會中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伍家文講話。主辦方供圖

實踐場域:教育變革的生動注腳

據了解,此次學術年會既有理論共研,又有來自各區縣教研員、優秀教師代表的教學實踐分享。與會教師在觀摩中學習寶貴經驗,不斷成長,齊心協力提升外語教學水平。

初中專場優質課展示。主辦方供圖

初中專場優質課展示。主辦方供圖

高中專場優質課展示。主辦方供圖

高中專場優質課展示。主辦方供圖

初中專場,重慶八中教師陳佳興以《家庭理財主題閱讀課》為案例,展示了“問題鏈導學—小組協作探究”的讀寫融合課堂模式,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制定預算。通過情景對話、思維導圖、餅圖分析等教學活動,學生能夠掌握“50%日常開支、30%特殊消費、20%儲蓄”的理財原則,並運用WISE法則(需求Want、投資Investment、儲蓄Savings、改進Enhancement)來設計零花錢預算,從而在真實情境中培養其財務智慧、團隊協作能力和財經素養。

高中專場,上海復旦中學教師陳楠、重慶一中教師劉雨晴、開州中學教師任黎明也分別獻上一堂展示課,啟示參會教師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應積極運用AI技術賦能教學,提升自身核心能力,並借助AI輔助教學研究及智能教學資源實現共建共享。

來自渝中區和開州區的高中英語教研員周穎和趙海燕在課例點評中強調,需構建“技術賦能+專業引領”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英語教研員錢榮、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初中英語教研員馮麗、重慶八中初中英語教研組組長鄭靈儷對陳佳興的展示課進行點評。主辦方供圖

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英語教研員錢榮、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初中英語教研員馮麗、重慶八中初中英語教研組組長鄭靈儷對陳佳興的展示課進行點評。主辦方供圖

在創新試題與評價分享環節,江北巴川量子學校教師楊秋分享了創新試題及其評價方法﹔重慶第七實驗中學教師林玲展示了其創新的聽力教學策略,即借助“情緒—行為”導圖和三步法,為教師提升學生的聽、讀、寫能力提供新思路﹔重慶一中教師何茂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數據輸入、概要撰寫和考點設計對英語讀寫命題進行創新﹔重慶市魯能巴蜀中學教師張曉天提出結合讀寫的評分方案。這些實踐通過技術賦能與評價革新,提升了教師在學科命題、數據分析及精准評估等維度的專業素養。

不少參會教師表示,這些實踐分享為其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南和靈感來源,有助於他們在實際教學中加以應用,並推廣至更廣泛的領域。

為2024年初中英語創新試題展評獲獎代表頒獎。主辦方供圖

為2024年初中英語創新試題展評獲獎代表頒獎。主辦方供圖

為2024年高中英語創新試題展評獲獎代表頒獎。主辦方供圖

為2024年高中英語創新試題展評獲獎代表頒獎。主辦方供圖

活動期間,重慶市教育學會中學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還分別為2024年初高中英語創新試題和優秀課例展評活動的獲獎者頒獎。(晏紅霞)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