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職教周“AI賦能·數智融合創新職教新生態”論壇舉行

雙城聯動,“職”造非凡。5月11日,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活動周“AI賦能·數智融合創新職教新生態”平行論壇在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舉辦。
教育部職成司、川渝兩地教育廳(教委)負責人及區縣教育部門負責人,以及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及研究機構的220余位代表出席活動,通過主旨報告、圓桌對話等形式,共議AI技術賦能職教改革的實踐路徑。
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以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
培養適應數字時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作為本次論壇的承辦方,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黨委書記張偉在致辭中表示,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圍繞數字重慶建設“1361”整體框架布局,持續深化智慧校園建設,建成涵蓋師生發展、教育教學、智慧黨建等數字化應用場景215個,實現數據共享率達100%,更大范圍滿足教學、科研、管理及服務的穩定運行。學校智慧校園建設成熟度被教育部評級為A級,學校數智化賦能教育深度變革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國家督學、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會長張榮指出,“數智化”不是職業教育的可選項,而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他強調,“在數智化”進程中,一要把握好技術賦能與教育本質的辯証統一關系,二要把握好系統重構與生態演進的協同發展的關系,三要把握好價值引領與創新實踐的關系。成渝兩地應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擁抱AI技術,創新職業教育的新生態,為產業升級與社會進步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政校企研”擘畫職教新藍圖
前沿報告密集發布,AI融合路徑清晰化
主旨報告環節由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謝光輝主持。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李靜波在主旨報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加速重構職業教育模式,需從課程體系、教學場景、評價機制等多維度推動職教數字化轉型。
延安大學教授曹殿波聚焦“AI賦能數智化課程建設的底層邏輯與現實路徑”,提出虛擬仿真、個性化學習等應用場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聶偉則從數智化教學的角度,強調人工智能融入數字教材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聶強則分享了學校“數智技術賦能高校教學服務的重電實踐”,通過校企共建智能實訓平台,實現教學與產業需求動態銜接。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職事業部主任洪國芬詳細闡述了人工智能通識課程資源建設與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北京火山引擎、尚強科技、超星泛雅等企業代表則展示了AI課程開發、數字教材、職業院校雙高和“五金”建設等落地案例,為職教數智化提供技術支撐。
“圓桌對話”探數智職教新生態
AI賦能高校高質量發展的破局之道
“圓桌對話:AI如何賦能高校高質量發展”由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龔小勇主持。
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吳濤、重慶郵電大學教務處處長代勁、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何龍、火山引擎高級總監李峪等嘉賓展開思想碰撞。專家一致認為,AI技術需與職業教育的“工匠精神”深度融合,通過重構“雙師型”教師能力、打造虛實結合的實訓環境、構建動態能力評價體系,實現從“工具應用”到“生態重塑”的跨越。
“使命”“變革”“行動”三個詞是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聶強對本次論壇作總結時的關鍵詞。聶強認為,職業教育作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必須主動擁抱這一變革,承擔起“為產業育匠才、為未來筑基石”的使命。在推進智能化的過程中,職業院校必須保持清醒認識:技術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職業教育的數智化轉型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院校以系統思維統籌規劃,以創新勇氣突破瓶頸,以務實作風推進落地。
論壇結束后,與會代表集體參觀了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大學城校區),現場觀摩重電中開司法鑒定所、世界技能大賽網絡安全賽項中國集訓基地、重電—華為智慧創新中心、硅光子中心等,直觀感受AI技術在智能制造、物聯網等專業教學中的深度應用。
“本次論壇通過政策解讀、學術研討與案例分享,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理論框架與實踐范本。”川渝兩地教育部門表示,將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為抓手,聯合打造AI職教創新示范區,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貢獻“西部方案”。(林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