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政務推廣

酉陽生態之變:大美山水成為富民“綠色銀行”

2025年05月13日16:03 |
小字號

疊石花谷。酉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疊石花谷。酉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酉陽持續打好生態牌,高水平打造美麗重慶先行地,迭代升級“九治”等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以更高標准、更大力度、更嚴措施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轉換路徑,一幅城鄉綠色發展的新畫卷正緩緩展開。

空氣質量連續七年全市領跑

“我們這裡污水管網漏水了,希望你們能盡快來處理一下。”2024年6月4日夜裡,一通來自龍潭鎮的舉報電話讓縣生態環境局的干部神經緊繃。

“污水不及時處理就會流入眉舒河,必須馬上行動!”盡管時針指向凌晨1點,但縣生態環境局沒有半點遲疑,立刻組織工作人員驅車趕赴現場核實處置。經過核實,工作人員確認龍潭鎮白風溪污水管網出現斷裂,部分生活污水出現直排。情況緊迫,相關部門與龍潭鎮共同研判風險、制定措施,連夜展開搶險處置,最終成功化解污染風險。

“凌晨的應急響應不是終點,而是新治理模式的起點。”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聚焦污染治理,酉陽正不斷創新構建應急響應機制,持續推動污染防治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防控轉變,實現從末端治理到源頭防控的系統性變革。

近年來,酉陽迭代升級“九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清零”行動和秋冬季“治氣”攻堅提升行動,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藍天保衛戰、淨土保衛戰,不斷推動污染防范治理取得實效。數據顯示,聚焦治污攻堅,酉陽實施“治氣”攻堅、縣城燃煤整治等專項行動,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常年在360天左右,連續七年全市領跑﹔烏江、阿蓬江、酉水河等5條主要次級河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51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深入推進“藥肥雙減”,2024年新增化肥減量示范區20個1.7萬畝﹔開展建筑垃圾專項整治,創建“無廢細胞”28個﹔著力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處置,完成天雄錳業尾礦庫和萬泰、湘台、海北錳業渣場綜合整治,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生態修復讓“雞窩地”變“聚寶盆”

酉陽5173平方公裡轄區面積中,約有14%的土地呈石漠化、半石漠化狀態。不過,隨著生態修復立體化推進,石漠化地區正逐漸煥發新生,鐘多街道鐘坨村就上演了一幕“雞窩地”變“聚寶盆”的變形記。

改變從種樹開始。“80后”劉江華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針對石漠化區域特點,引進了生態修復能力強、成活率高的毛桃系列的脆桃品種進行種植。同時,大力推行“深耕+生物有機肥+復合肥”模式,把昔日的“雞窩地”改造成了沃土。截至目前,通過大戶帶動,鐘坨村已發展脆桃300多畝,畝產超過1500公斤,畝產值高達1.5萬元。

通過生態修復重構生態環境,還提高了流域水環境質量。10年前,蒼嶺鎮大河口村,澄江似練的江面上,數千平方米的網箱鋪滿江面,不時飄來黃色泡沫和白色垃圾,令人憂心。“水質的變化,村民都瞧在眼裡,也一度糾結過,但養魚收入可觀,又硬著頭皮養殖了幾年。”蒼嶺鎮大河口村村民楊翠平回憶說,慶幸的是家門口的變化引起了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時踩下了網箱養魚的“剎車”。

10年后,漁民上岸,網箱拆除,綠水青山得以重塑,大河口村也迎來新生。“如今好風光為我們帶來了‘好錢景’,經營好的時候一年收入有10多萬元呢。”楊翠平笑著說,從網箱養魚轉型發展農家樂,始終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雖然現在一年的收入沒有過去豐厚,但這錢掙得心安理得,也更可持續。

如今,經過生態立體修復,酉陽累計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面積7.9萬公頃,劃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26個﹔統籌開展國土綠化,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綜合治理、“兩岸青山·千裡林帶”、森林質量提升等重大生態工程,完成營造林28.7萬畝,礦山生態修復19.2公頃。此外,開展面源污染防治,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生態價值轉換激活“綠色銀行”

酉陽森林覆蓋率達64.5%,有2個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和2個國家濕地公園,獲得了“中國著名原生態旅游勝地”“中國氣候旅游縣”“中國天然氧吧”等諸多美譽。

生態優勢如何轉化為發展動能?立足生態優勢,酉陽聚焦國儲林建設推動綠色轉型。初春的麻旺鎮清香村,一片雜木林中,幾名村民手持油鋸、鐮刀等工具,分組協作開展間伐、割灌作業。“清香村是國家儲備林項目2024年營造林工程示范點,正通過因地制宜補植鵝掌楸、杉木等適生樹種,致力於全方位提高森林質量,為打造高質量國家儲備林奠定堅實基礎。”重慶今山銀山公司生產部負責人冉川東介紹,該公司已完成30萬畝國家儲備林收儲,覆蓋全縣近200個村。

國儲林收儲如火如荼,造林碳匯交易也在全市率先破題。去年4月,經北京綠色交易所審核認定,由今山銀山林業有限公司申請注冊的重慶首個CCER造林碳匯項目在北京綠交所開戶成功,標志著重慶市CCER造林碳匯交易邁出了堅實步伐。“該項目第一個計入期為2020年9月23日—2040年9月22日。經過測算,在20年計入期內,預計可產生138.68萬噸溫室氣體減排量,年均減排量約為6.03萬噸。”今山銀山林業有限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白文佳介紹,通過碳匯開發對酉陽林業資源生態價值進行再挖掘,將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同時,賦予其額外的增匯效益,真正實現青山變“金山”。

從國儲林建設到碳匯交易,一場由生態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的實踐,正不斷重塑酉陽的發展邏輯。數據顯示,經過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酉陽建設碳匯林10萬畝,新增國家儲備林11.1萬畝,帶動林農增收2554萬元﹔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全縣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2.06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0.76萬千瓦﹔全力推動建設6個風電項目,裝機容量達22.7萬千瓦。

事實上,通過生態賦能塑造發展優勢,酉陽綠色轉型之路越走越寬廣。接下來,酉陽將進一步規范發展風電、光伏、水電等清潔能源,持續實施造林碳匯項目,搭建生態產品數字化平台,全面推動綠色轉型發展。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酉陽樣本”

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主要污染物“十四五”總量減排任務提前完成﹔21個鄉鎮創建市級生態文明示范鄉鎮,酉水河建成市級幸福河湖﹔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縣,龍潭鎮獲評美麗中國·深呼吸鄉鎮名單……2024年,酉陽突出生態本底助轉型,美麗酉陽成色更足。

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答好生態文明建設這道時代必答題?“從‘污染防治攻堅’到‘生態價值轉換’,酉陽持續打好生態牌,高水平打造美麗重慶先行地,生態治理的‘乘數效應’正不斷凸顯。”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聚焦制度集成、機制創新全面發力,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推動酉陽高質量發展,讓美麗酉陽漸行漸近、實至名歸。

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持續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清零”行動,加快建成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區縣。開展秋冬季“治氣”攻堅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燃煤整治,強化城市揚塵治理。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實施典型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治理。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強垃圾分類治理,深化建筑垃圾專項整治。

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修復。保障“三江四蓋、八自然保護地”生態安全格局,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實施國土綠化和“兩岸青山·千裡林帶”營造林工作。優化城區綠色空間布局,開展“增綠添園”行動。嚴格落實長江流域重要水域“十年禁漁”政策,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開展“綠盾”行動,強化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深入落實“河湖長制”,統籌推進“三水共治”。

全力打造綠色低碳高地。持續打造“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拳頭產品,推動壯大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探索GEP核算和“兩山”銀行運營模式,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換。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高標准推進國有林場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持續推進橫向生態補償價值轉換變現,穩步拓展排污權、用水權等市場交易。

扎實推進治理系統重塑。推進烏江、酉水河、龍潭河等跨界河流聯防聯治,依法查處違法行為。常態化開展日常督察、暗查暗訪,督促落實生態環保責任。統籌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暗訪警示片反饋問題和自查發現問題整改。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數字化行動,加快構建數字生態環保體系,常態化開展數據治理。

酉陽的實踐証明,保護與發展不是單選題,而是需要精密設計的方程式﹔生態文明建設也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獨角戲”,而是需要技術創新、制度重構、價值重估的“系統革命”。未來,期待酉陽這片土地上書寫出更多生態文明建設“酉陽樣本”。(酉陽融媒體中心)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聯合舉辦主題黨日活動
  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聯合舉辦“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鄒樂攝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劉政寧)5月22日上午,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聯合舉辦“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
2025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將於24日啟幕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胡虹)22日,記者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2025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將於5月24日在賽力斯五雲湖會議中心正式啟動。主場活動由重慶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科協、市社科聯、沙坪壩區政府聯合主辦,以“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將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重點示范科普活動20余項,各區縣、市級有關部門及市級科普基地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600余項。…
渝藏(昌都)文化旅游消費季在渝啟幕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馮文彥)為深化渝昌兩地文化交流協作,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助力昌都打造紅色旅游目的地,喜迎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21日,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西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昌都市人民政府、重慶市對口支援西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隊主辦,昌都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渝藏(昌都)文化旅游消費季”活動在重慶朝天門廣場正式啟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