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政務推廣

酉陽鄉村之變:加快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新范例

2025年05月13日16:04 |
小字號

涂市鎮銀嶺村春耕場景。陳碧生攝

涂市鎮銀嶺村春耕場景。陳碧生攝

一年來,酉陽全力打好“鄉村牌”,把探索建設共富鄉村作為推動農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以農民為主體,以社會組織和市場賦能為助力,盤活鄉村資源,推動產業融合,由表及裡、形神兼備推進鄉村建設與治理,打造宜居宜業鄉村“桃花源”,繪織共建共享共富“新圖景”,真正讓農業強起來、鄉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多方幫扶接力跑出“加速度”

2024年10月25日的花田鄉老龍村,稻田裡此起彼伏的歡笑聲劃破了山鄉的寧靜。首屆稻蟹文化節現場,游客們挽起褲腿體驗撈蟹競技,直播間裡主播正展示著“蟹稻共生”的生態奧秘,重慶市委辦公廳幫扶集團的駐村干部、魯渝協作對口幫扶干部與村民們拉家常、聊發展、講政策、聽訴求。

花田鄉是市委辦公廳鄉村振興幫扶集團定點聯系的市級重點幫扶鄉鎮。2023年5月,駐村工作隊新成員胡航響應組織號召,背著行囊走進老龍村時,這個有著600年水稻種植歷史的村落,正站在傳統農業轉型的十字路口。“稻蟹共生”的構想讓村民們既心動又猶豫——8000隻蟹苗投入稻田那天,種糧大戶賀元洪蹲在田埂抽了三支煙:“城裡來的干部,真懂庄稼活?”

實踐出真知。胡航與駐村第一書記苟文軍帶領村民搭建起“智慧養殖監控系統”,將物聯網技術引入傳統稻田﹔協調20萬元幫扶資金建設標准化養殖區,邀請魯渝協作水產專家每月駐村指導﹔更創新設計“稻蟹禮盒”,讓每隻稻蟹都帶著可追溯的“身份証”。當首批大閘蟹以平均每隻100元價格直供高端市場時,賀元洪捧著訂單笑得合不攏嘴:“這蟹將軍,真成咱村的財神爺了!”

夜幕下的老龍村,駐村工作隊辦公室的燈光依然明亮。胡航的筆記本上記錄著新計劃:稻蟹品種改良、農旅融合體驗區、青年創客孵化基地……這些躍動的字符,正編織成酉州大地的振興密碼。

老龍村的蛻變,映射著立體化幫扶體系的強大動能。市委辦公廳鄉村振興幫扶集團圍繞鄉村振興真幫實扶,在酉陽山鄉寫下共同富裕的嶄新篇章。致公黨中央助力非遺苗繡煥新、科技特派團研發油茶新品種、魯渝協作專班打通“山珍出海”通道、江北區對口幫扶酉陽開展村企結對……各方幫扶力量齊心共筑,一棒接著一棒跑,跑出了酉陽鄉村振興的“加速度”。

共富鄉村合作社帶領村民一起富

花田鄉何家岩村,村黨支部書記何兵每天清晨習慣用手機查看智慧稻田數據大屏。屏幕上實時跳動的土壤濕度、光照強度、病虫害預警等參數,清晰勾勒出稻田的“健康密碼”。這個平均海拔800米的傳統村落,雖擁有600年貢米種植歷史,過去卻因生產方式滯后長期困於“貢米質優價不優”的窘境。轉機始於2021年——中國農業大學李小雲教授率專家團隊扎根何家岩,創新提出“智慧農業+股份合作”模式,通過技術賦能與機制變革,既點燃村民的種稻熱情,更讓千年貢米煥發產業新生。

在專家團隊的指導下,何家岩村構建“土地入股保底+勞務收入+二次分紅”的三重收益機制。村民以每畝地500元保底價入股,參與田間管理賺取日薪,年底享受二次分紅。這種設計既保障了農民基本收益,又通過股權激勵調動了生產積極性。

面對發展新機遇,嘗到甜頭的何家岩人,探索組建共富鄉村合作社,自己唱“主角”,培育鄉村新業態、新模式。2022年,合作社推出首期“雲稻米”智慧認養計劃,消費者通過手機認養專屬稻田,為透明和品質買單。這種“從田間到指尖”的產銷模式,使稻米溢價率達到300%,首批200畝認養稻田三天售罄。在共富鄉村合作社的統籌運營下,村民們以閑置土地、農房入股,沉睡的資源被喚醒並重估價值:民房變身精品民宿,糧倉改造為文化書院,棚舍煥新成網紅咖啡館。通過對閑置農房的系統性改造,配套建設非遺工坊、星空營地等新型業態,傳統農耕空間成功轉型為集農業生產、文化旅游和休閑體驗於一體的三產融合示范區。

這些鄉村業態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經營收入的10%用於年終分紅,利潤的10%用於村集體經濟公益事業、30%用於職業經理人團隊工資提成、60%用於壯大共富業態,既為培育鄉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提供了長期的資金保障,又讓村民成為最大受益者。

如今,何家岩村民在共富鄉村合作社帶動下,腰包鼓了、笑容甜了。這一共富模式還在酉陽全縣推開,50個共富鄉村試點村2024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平均達到50.8萬元,增長26.7%。

田坎上來了“鄉村CEO”

在共富鄉村合作社模式的推動下,酉陽各試點村結合村情實際培育出高端民宿、文創產業、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等20多種共富業態。可農民管理經驗不足,經營的事還得靠專人來干。怎麼辦?

2023年夏天,酉陽面向本村大學生、外出務工能人、創業成功人士招募鄉村運營人才。商務管理專業畢業的董江海懷著建設家鄉的情懷,通過選聘成為“鄉村職業經理人”之一。

中壩村距縣城43公裡,毗鄰桃花源、菖蒲草原、龔灘3大景區。這裡有龍洞灣、兩河凵、千氹田、龍頭山、石人坡、董家古樹等自然景觀,資源稟賦厚重。酉彭高速設有中壩互通,轄區交通便捷,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以前的房屋由於無人居住變得破爛不堪,在共富鄉村項目的推進下,對閑置民房進行翻新,裝飾成現在的村史博物館、圖書館。”中壩村共富鄉村職業經理人董江海說,他之前在廣東就業,后返鄉應聘成為職業經理人,現在主要負責咖啡館的運營,自2023年8月開業以來,每年能為村集體增加10多萬元收入。

一年多來,千氹田探索開展鄉村治理“四個三”集成改革,打好高山生態有機牌,在核心區域發展油葵、菊花、油菜等產業,完善生態停車場、露營基地、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鄉村旅游業態不斷豐富完善。

最近,千氹田舉辦以“渝見石榴紅·春回千氹田”為主題的系列文旅活動,吸引了10萬多名游客前去賞花打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0萬元以上。

如今,142名像董江海這樣的“新農人”活躍在酉陽鄉村,他們愛農村、懂農業、善經營,也被稱為田坎上的“鄉村CEO”。為幫助他們成長,酉陽整合縣內培訓政策和各類社會幫扶資源,實施集理論授課、外出考察、遠程教學、沙龍分享等為一體的培訓計劃,不斷提升他們在資源盤活、業態運營等方面的能力。

通過這一制度探索,酉陽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實現了鄉村發展與人才發展的雙向奔赴、閑置資源與低效資產的雙融雙促、集體增收與村民致富的互利共贏。

“一村一策”調出基層治理最優解

在酉陽花田鄉中心村的紅豆杉廣場上,一株1300年樹齡的古樹巍然挺立,枝頭蒼鷺盤旋,樹下村民圍坐議事、孩童嬉戲讀書。這棵曾因修路面臨“去留之爭”的千年古樹,如今不僅是村裡的生態地標,更見証著當地“一村一策”鄉村振興實踐的全過程。

2022年6月,中心村啟動一、二組公路拓寬工程,古樹恰處施工關鍵節點。按照原方案,古樹需移除以拉直道路,但村民們堅決反對。“樹是祖輩留下的根,不能斷在我們手裡!”村黨支部書記羅成義回憶,一場露天“壩壩會”在樹下緊急召開,村民最終達成共識:修改施工方案,“路繞樹走”。

“過去開會喊不來人,現在村民搶著提點子。”羅成義表示,這場“人讓樹”的抉擇催生出“紅豆杉故事會”協商議事平台,讓村級事務決策權真正交到村民手中后,群眾參與度顯著提升。此后每月,村民在古樹下共商村務,智慧養蜂、油茶基地、漆樹種植等特色產業項目接連落地。原本因交通落后被稱為“邊角料村”的中心村,通過“一村一策”精准規劃,將生態保護與基礎建設有機融合,新修的公路雖在古樹處留下“最美彎道”,卻讓千年古樹成為農旅融合的“流量入口”。

如今,千年古樹的綠蔭下,村民自編的土家族山歌在中心村回蕩:“彎彎公路繞古樹,議事平台聚民心,特色產業富口袋,鄉村振興日日新……”這曲新時代的“山村協奏曲”,正是酉陽探索個性化鄉村振興之路的鮮活注腳。

“鄉村振興不能‘一張方子治百病’。”縣農業農村委負責人表示,2025年將深化“一村一策”機制,建立“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動態管理平台,推動政策、資金、技術精准滴灌。

在武陵山的層巒疊嶂間,酉陽用實踐回應著時代之問——鄉村振興不是要把農村變成城市,而是要讓鄉村成為詩意棲居的文明載體。當何家岩的稻穗壓彎枝頭,當銅鼓鎮興隆村升起裊裊霧氣,當一個個村庄找到專屬的發展密碼,酉陽的實踐給出了鄉村振興的關鍵答案: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復制-粘貼”,而是立足鄉土稟賦的制度創新。這裡有對傳統生產關系的突破重構,有對人才價值的重新定義,更有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演繹。(酉陽融媒體中心)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聯合舉辦主題黨日活動
  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聯合舉辦“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鄒樂攝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劉政寧)5月22日上午,人民網與重慶文化旅游集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聯合舉辦“跟著總書記讀好書”主題黨日活動。…
2025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將於24日啟幕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胡虹)22日,記者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2025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將於5月24日在賽力斯五雲湖會議中心正式啟動。主場活動由重慶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科協、市社科聯、沙坪壩區政府聯合主辦,以“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將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重點示范科普活動20余項,各區縣、市級有關部門及市級科普基地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600余項。…
渝藏(昌都)文化旅游消費季在渝啟幕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重慶5月22日電 (記者馮文彥)為深化渝昌兩地文化交流協作,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助力昌都打造紅色旅游目的地,喜迎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21日,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西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昌都市人民政府、重慶市對口支援西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重慶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隊主辦,昌都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渝藏(昌都)文化旅游消費季”活動在重慶朝天門廣場正式啟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