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智能裝備展釋放強勁信號

重慶打造5000億級制造產業集群

2025年05月14日07:3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5月13日,為期4天的第25屆立嘉國際智能裝備展覽會(以下簡稱立嘉裝備展)在重慶國博中心開幕。此次展會集中展示一大批裝備制造領域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吸引眾多專業觀眾。

有著“工業心臟”之稱的裝備制造業,也是重慶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在“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中,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是3個5000億級產業集群之一。

被稱為裝備制造業“風向標”的立嘉裝備展,釋放出哪些信號?重慶裝備制造業如何高質量發展?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智能裝備“比武”,展示最新工藝

工業IT、智能控制、機器視覺……展會上,不少參展的新裝備、新工藝讓觀眾眼前一亮,這些“黑科技”裝備展示出近年裝備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趨勢。

在智能制造裝備展區,一家來自廣東的裝備企業展示的智能化熔鋁爐“科技感”十足,吸引眾多觀眾“打卡”。原來,這台裝備通過採用智能環保技術,融入AI動態溫控、模塊化快速換裝設計等新工藝,可大幅提高企業節能效率,並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排放。

“主場作戰”的多家參展渝企,同樣帶來一批最新研發產品。在重慶機床集團展區,多台全新研發的自動化機床吸引多名專業觀眾打探。

重慶機床集團負責人表示,此次參展產品中有不少是首次亮相,這些“高精尖”工藝智能機床能夠將產品切削精度精准到微米,體現出國內機床行業最尖端工藝。

“本次展會重點突出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等新技術和新產品。”展會主辦方負責人表示,比如在機器人及自動化電子智能制造、金切機床智能化成套裝備等多個專題展區,參展企業現場展示的電氣系統、機器人等產品,以及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充分展現出國內裝備制造業最新潮的智能工藝。

實施“八項工程”,建立裝備產業矩陣

通過立嘉裝備展這個窗口可以發現,當前重慶裝備制造業呈現出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智能制造提升迅速等特點。

市經濟信息委裝備處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累計建成183個智能工廠、1096個數字化車間,其中裝備制造業“佔大頭”。

正是將數字化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招,讓我市裝備制造業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特點越發明顯,產業質態不斷提升。

市經濟信息委負責人表示,我市已經形成以智能裝備為主帶動,智能制造裝備、動力裝備、農機裝備、工程機械裝備、交通運輸裝備、機械零部件6個板塊為支撐的裝備制造產業生態。

“當前我市正在實施‘八項工程’,以此建立裝備制造產業矩陣。”該負責人介紹,這“八項工程”分別是“重大裝備攻關、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基礎再造、產業鏈強鏈穩鏈、產業集群建設、應用場景驅動、質量品牌提升、區域協同發展”。

其中,在重大裝備攻關工程方面,我市將集中創建一批數控機床、軌道交通等優勢領域的新型研發機構,並針對性布局一批中試和應用驗証平台,帶動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加快突破和科技成果轉化。

發力高端制造,培育裝備產業新格局

近年來,雖然重慶裝備制造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但當前仍存在著核心產業技術和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協同布局不完善、配套產業不夠細分、優質龍頭企業較少等短板。

此次參展的重慶機床、重慶川儀等本地“老資格”裝備制造業企業負責人表示,重慶裝備制造業正處在“跨關口、培優勢、上台階”轉型關鍵期,隻有讓企業找到“轉”的方向、路徑和辦法,充分激發企業想“轉”的動力,才能共同推動全市裝備制造業“向上突破”。

對此,市經濟信息委表示,當前我市正通過建立“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產業生態,力爭到2027年建設20個以上產業大腦、20個以上未來工廠,推動一批傳統產業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其中,“產業大腦”將實現政府端、企業端、行業端互通,完全釋放工業大數據的價值潛力,讓數據在政府、行業和企業之間有效地聚合、流通、使用。

市經濟信息委表示,我市將按照“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三級梯次發展,通過建設一批“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發力高端制造,持續提升“重慶造”產品智能制造水平,培育形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新格局。

截至2024年底,重慶裝備制造產業完成產值超4000億元。按照規劃,計劃到2027年,重慶力爭裝備制造產業產值規模突破5000億元,其中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將成為“突圍進階”重點方向。(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