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具身智能市場需求大發展機遇好

重慶全力推動機器人產業“智造突圍”

2025年05月16日07:3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具身智能機器人廣泛應用在工廠、家居等多類場景中。(市經濟信息委供圖)

具身智能機器人廣泛應用在工廠、家居等多類場景中。(市經濟信息委供圖)

“重慶造”機器狗“哮天”在全國兩會上“大出風頭”,長安汽車數智工廠多個工位“批量上崗”一批機器人……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融入工業生產和大眾生活,具身智能機器人這股“產業旋風”愈刮愈烈。

5月15日,第25屆立嘉國際智能裝備展子論壇,“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能創新應用發展論壇”在渝舉行。國內機器人行業眾多產學研人士齊聚,分享各自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最新成果、實踐經驗和行業見解,碰撞思維火花。

當前“機器人+”應用場景呈現哪些特點?重慶機器人產業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智造機器人賦能新型工業化新消費場景

“隨著信息化、工業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現代科技創新的重要標志。”論壇上,參會專家、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副秘書長雷蕾表示,目前國內不少企業正在具身智能領域積極布局,特別是服務機器人、智能制造等細分賽道,已經成為投資機構追逐的熱點。

雷蕾說,具身智能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融合創新的產物,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指令和識別周圍環境,從而執行更加復雜和多樣化的任務。它們在工業、物流、零售等多個領域具備很大的應用潛力,尤其是在新型工業化建設中,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空間和產業發展機遇。

另一位參會專家,重慶市機器人學會專委會主任石為人建言,重慶需通過構建產業創新體系、加強產品應用推廣、提升產業生成能力等一系列舉措,激發產學研三方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活力,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培育新的“產業爆點”。

“重慶要按下具身智能發展‘加速鍵’。”論壇上,重慶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重慶凱瑞機器人公司等相關人士表示,重慶應以先進制造業為切入口,逐步向其他領域拓展,快速生成一批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產品,在工業領域推動規模化應用,同時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和產品更新迭代,向生活消費領域輻射推廣,創建一批新消費場景,加速形成商業閉環。

專家們建議重慶持續優化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完善包括公共服務、標准體系、人才隊伍及金融支持在內的要素保障體系,推動產業開源發展,降低創新創業門檻,擴大機器人產業參與度,促進技術高效迭代。

重慶發展機器人產業具備先發優勢良好基礎

機器人產業,一直在重慶制造業發展藍圖之中,特別是重慶良好的制造業基礎,蘊藏著豐厚的機器人“產業家底”。

早在2011年,面對當時日益激增的工業機器人需求,重慶緊鑼密鼓對機器人產業“排兵布陣”,籌謀相關發展規劃。2013年,重慶市政府印發《關於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把機器人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發展,並將其列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

從2015年起,全球知名機器人品牌企業如日本川崎、德國庫卡、瑞士ABB等接連來渝落子。這些龍頭企業入駐,不僅是對重慶機器人市場潛力的認可,也成為推動重慶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加速器”。

2021年,重慶再次“加注”機器人產業發展,印發《重慶市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吹響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機器人檢測認証為重點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沖鋒號”。

截至2024年底,重慶機器人產量突破6萬套,全產業鏈產值超370億元,機器人產業成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當中的18個“新星”產業集群之一。

“發展機器人產業,重慶具備良好基礎。”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說,在人工智能和關鍵軟件方面,我市有中科雲叢、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模型產品及算法,有重慶大學領銜建設的嘉陵江實驗室進行具身智能實驗布局。

機器人本體制造及配套方面,我市有華數、七騰等一批本地高成長性機器人企業,有重慶大學來福研究院和重慶來福工廠,具備機器人制造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

在傳感器方面,我市有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電子皮膚、中科搖櫓船視覺傳感器等創新產品﹔在智算算力方面,有重慶智算公司聯合華為建設的智算中心,以及博拉智算公司提供算力支持。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日前我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方向首批10個“揭榜挂帥”項目落地,依托豐富多元的工業應用場景,我市將加快集聚具身智能產業鏈資源,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快速生成。

厚植“科技+產業”培育智造創新優勢

業內認為,高質量發展機器人產業,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形成智造優勢是“重中之重”。

今年3月,在我市召開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協同創新發展專題研討會上,近60家機器人產業相關科研院所、企業和金融機構負責人齊聚,交流產業發展心得。

川崎(重慶)機器人董事長廖旭東建言,重慶發展機器人產業應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並舉,以具身大模型為主攻方向,以工業場景應用為突破口,通過“技術攻關、開源發展、開放場景”,推動產業快速生成和迭代發展。

七騰、華數等機器人企業負責人表示,重慶作為制造重鎮,在制造業領域因其環境相對固定且任務明確,將成為具身智能機器人較先取得突破的關鍵應用領域。

比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自動駕駛、傳感器和機器視覺等細分領域,與機器人產業有不少共通之處,特別是在供應鏈方面有大量重疊,兩類產業優勢疊加,將加速重慶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商業化步伐。

就在前不久,長安汽車公布《人形機器人研發項目供應商公開尋源公告》,提出進軍人形機器人,通過重點突破驅動、動態控制、多模態感知等核心技術,其主打產品將從“四輪汽車”,逐步演變為具有多功能屬性、可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

可以預見,隨著重慶多個制造業應用場景與機器人產業產生“同頻共振”形成“蓄勢儲能”,將推動重慶在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