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遇見守護 推門即是安心
重慶全方位推進安全韌性城市建設

5月16日,“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重慶市構建安全韌性城市建設體系新聞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將全方位推進安全韌性城市建設,打造更多具有重慶辨識度的安全韌性城市標志性成果,讓市民轉角遇見守護、推門即是安心,獲得穩穩的安全感、幸福感。
全域聯動
重慶形成城市“安全者聯盟”
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鄒瑜介紹,重慶將全方位推進安全韌性城市建設。
在壓實各方安全責任方面,將構建以責任為核心的城市安全監管體系,形成“一域出險、全域聯動”的城市“安全者聯盟”。
在應急救援方面,目前,重慶打造了鄉鎮、區縣、市級、國家級“四級聯動、全域覆蓋”的“應急鐵軍”,構建起“1支市專業救援總隊、13支行業救援隊伍、42支區縣隊伍、N支社會應急力量”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形成“鄉鎮先期處置、區縣常態應對、市級專業攻堅、國家隊重點支撐”的梯次作戰格局,形成市域“航空救援1小時、地面救援30分鐘、群防員10分鐘到達”的快速反應能力。在此基礎上,重慶將健全市、區縣、鄉鎮(街道、園區、功能區)、村(社區)、重點單位“三級政府五級網絡”應急救援指揮、預案、隊伍、物資裝備、值班值守、救災救助體系。
未來,重慶將努力構建安全韌性城市建設體系,打造更多具有重慶辨識度的安全韌性城市標志性成果。
數字賦能
科技力量重塑城市安全防線
近年來,重慶以“數字應急”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城市安全治理邁入智慧化新階段。數字應急(綜合應用)平台運行以來,應急響應速度實現300%的跨越式提升,資源調度效率躍升150%,科技力量重塑城市安全防線,實現全市安全“可感、可防、可救”。
數字賦能也在助力城市安全韌性相關規劃工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鞠廣介紹,通過構建危岩地災、高樓消防、應急避難等12個數字化場景和小流域地災、渝耕保、城市規劃統籌等數字化應用,實現跨部門方案協同和信息共享。
如何讓原本在地下的管線變成“看得見”,助推安全韌性城市建設?
市住房和城鄉建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席紅表示,全市7家市級部門一起,建立管線數據匯集機制,統一數據標准。目前,已匯集全市11.2萬公裡燃氣、供水、排水、油氣長輸四類管線數據,其中,中心城區6.2萬公裡管線全部實現數字孿生,並疊加地表建筑、地形道路等信息,建成管線數字孿生地圖,有力支撐“數字管線”等系統平台挂圖作戰。下一步,將加強推廣應用,為管線安全運行、工程項目建設等提供服務。
風險一張圖
城市運行安全風險“無處遁形”
重慶作為超大城市,運行系統龐大復雜,風險隱患點多面廣。如何摸清風險底數,讓隱患無所遁形?
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曹陽介紹,為加強在城市運行中安全風險防控,持續筑牢城市安全、和諧、可持續發展基礎,城市管理部門構建實施了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新模式,讓城市安全運行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用“一張圖表”摸清風險底數,讓隱患無所遁形。通過建立風險基礎數據庫,將風險點劃分為“紅橙黃藍綠”五級,精准標注位置、等級、責任單位等信息。目前,試點區縣已歸集地下管網1700余公裡、橋梁隧道384座,識別重大風險點1408個,形成“風險一張圖”,實現“一點一檔案、一險一管控”。
用“一個平台”賦能智慧監管,讓治理耳聰目明。依托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整合公安、交通等部門2.9萬道路視頻監控,接入2000余個物聯感知設備,實時監測橋隧、窨井蓋等設施的運行狀態。
試點以來,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成效顯著,做到了問題處置效能大幅提升。風險隱患平均響應時間從24小時縮短至2小時,一般問題當天即可閉環解決。
消除隱患
筑牢道路運輸和消防安全屏障
道路運輸安全與消防安全,也是一座城市安全韌性直接而生動的映照。
市交通運輸委黨委委員、副主任任洪濤介紹,道路運輸安全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班線客車、旅游包車和危化品運輸車發生事故,極易造成群死群傷,是防范化解重特大事故的主戰場。重慶正全力構建運輸全要素、全鏈條風險防控模式,聚焦“人、車、路、管理、環境”全要素,結合交通運輸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准,形成“渝運安”應用風險評價全量庫,幫助政府、企業自動感知風險、主動消除隱患。同時,通過迭代升級“渝運安”電子運單,將傳統運單“隻管經營”拓展到“管安全生產”,目前,已累計攔截不合規運單2000次,有效從源頭防范危化車混裝食用油等問題。
近年來,全國多地因人員密集場所違規動火作業及建筑保溫材料問題,引發重特大火災事故,教訓深刻。市消防救援局副局長劉梅梅表示,重慶已全面開展人員密集場所違規動火作業及建筑保溫材料專項整治行動,將通過整治持續規范動火作業流程、強化保溫材料監管,筑牢城市安全發展屏障。(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朱婷 實習生 馬厚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