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政務

重慶以賽促建打造技能人才生態圈

2025年05月21日15:27 |
小字號

第八屆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於5月20日在涪陵區拉開帷幕。在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背景下,重慶以賽促建,打造技能人才生態圈。

技能競賽 人才選拔與成長的關鍵舞台

本次大賽採用集中比賽與分散比賽相結合的方式。分散比賽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重慶市選拔賽有序組織實施,集中比賽在涪陵區奧體中心和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分別舉行。

集中比賽共設25個項目,包括精選賽項15個、鄉村振興賽項10個。大賽特別設置2個邀請賽項目,邀請了四川、廣西等10個西部省區組隊參與。既促進了區域技能人才的交流與合作,又拓寬了重慶技能人才的視野與格局。​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靜表示,近年來,重慶全力構建“巴渝工匠”全鏈條競賽體系,為技能人才培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自2007年起,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已成功舉辦七屆,其作為重慶市規格最高、參與最廣、影響最大的市級綜合性職業技能大賽,在高技能人才選拔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在本次大賽中共確定119個比賽項目,其中,59個項目深度對接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如智能網聯汽車裝調運維、軟件測試等,為重慶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42項數字技能比賽項目聚焦數字經濟新藍海,涵蓋供應鏈管理、互聯網營銷等領域,順應了數字時代的發展潮流,為重慶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儲備了大量專業技能人才。

產教評融通 技能人才成長的肥沃土壤​

產教評融通是技能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截至目前,重慶已建立起職業技能競賽國家集訓基地27個,市級集訓基地144個,為選手們提供了專業、系統的訓練環境與指導。

重慶機械技師學院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慶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重慶機械技師學院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慶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以涪陵區為例,作為本次大賽的承辦地,涪陵區在產教評融通領域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全區現有中高職院校7所,其中國家示范中職學校2所、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1所,還獲批了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個、市級技能人才培養平台11個。

這些院校和培訓基地與企業緊密合作,通過訂單式培養、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技能人才搭建了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操作的橋梁,提供了廣闊的實踐與成長空間。學生在學習期間便能深入企業一線,參與實際項目,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畢業后能夠迅速適應工作崗位,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

重慶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組織高校畢業生技能實訓。重慶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重慶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組織高校畢業生技能實訓。重慶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此外,重慶在多家企業建立了技能人才評價機構。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已征集並公布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試點企業31家,11家試點企業已評聘特級技師114名、首席技師4名,涉及電工、汽車電器裝調工、鉗工、藥物制劑工、化纖聚合工、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裝配鉗工等37個職業(工種),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暢通。截至目前,已遴選兩批貫通評價機構53家,5311名技術技能人才走上職業發展“立交橋”,重慶經驗被人社部向全國推廣。

數字技能 順應時代發展的新引擎​

隨著數字經濟在全球范圍內的迅猛發展,數字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21年11月,“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落戶重慶,重慶市以此為契機,全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技能人才高地。​

目前,百度、華為等數字頭部企業紛紛搶灘入駐,為試驗區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為打響數字技能品牌,重慶市建好數字經濟人才市場,實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和數字技能教育培訓資源開放共享行動,打造一批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培訓基地,舉辦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活動,加大“滿天星”軟件信息產業高技能人才培養。

同時,重慶市積極打造“渝能人”數字技能品牌,新建“智能+技能”人才創新創業孵化空間、數字領域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數字技能大師工作室、開設數字技能專業。這些舉措使得重慶市的數字技能人才總量持續增長,已突破70萬人,為重慶數字經濟的騰飛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在第八屆·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中,數字技能同樣佔據重要地位。42項數字技能比賽項目涵蓋了供應鏈管理、互聯網營銷等前沿領域,為數字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台,進一步激發了廣大技能人才投身數字技能學習與提升的熱情,有力地推動了重慶數字技能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政策支持 技能人才培養的堅實保障​

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政策支持。重慶市在技能人才培育過程中,始終將政策作為核心支撐,通過出台一系列全方位、系統性的舉措,為技能人才搭建起從成長、提升到價值實現的完整路徑,讓“技能成才”的夢想照進現實。

2021年重慶市發布“巴渝工匠2025”行動計劃,為技能人才培養錨定方向﹔2024年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細化政策“工具箱”。從高技能人才培養、技工教育、技能培訓到技能評價、技能競賽,政策供給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形成了覆蓋全鏈條的政策支持體系。

在這一體系中,技能評價是檢驗人才能力的“試金石”。重慶市全力暢通評價通道、上升通道、貫通通道、國際通道等四條通道,為技術技能人才發展搭建起了一座“立交橋”。通過建立技能人才評價大數據管理服務平台,實現技能人才評價的網上管理,使評價過程更加專業、便捷、高效。

技能培訓則是提升人才實力的“充電樁”。重慶市堅持服務產業、服務人才、服務就業“三個導向”,推行“崗位需要+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項目化培訓模式,制定10余項結構性指標拓展培訓廣度與深度,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同時,將職業技能培訓納入高質量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打造“智能就業培訓平台”,提供信息發布、智能匹配、培訓學習等一站式特色功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模式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培訓過程可監控打卡、服務全流程線上化、補貼“免申即享”,重慶人社職業技能培訓雲課堂匯聚100余個職業(工種)2000多門課程,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

“下一步,我們將大力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同時一並推進技能強企工程,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引導培訓資源向先進制造、現代服務、健康養老、低空經濟等重點領域集聚,推動培訓和就業協同聯動,促進勞動者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