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

孩子暴躁易怒 當心“情緒病”找上門

2025年05月27日10:46 |
小字號

當前,青少年情緒障礙等心理健康議題越來越受到關注。那麼,什麼是“情緒障礙”?青少年情緒障礙背后隱藏著哪些原因呢?本期健康視頻節目特別邀請到重慶優眠醫學中心青少年情緒中心主任陳紅,和大家聊聊相關話題。

主持人:陳院長,您好!

陳紅: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哪些情況可以被稱為“情緒障礙”呢?

陳紅:青少年情緒問題是指發生在青少年時期(通常在12-18歲)的以情緒異常為主要表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影響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

青少年時期是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伴隨著生理變化、學業壓力、社交關系等挑戰,這個階段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成年后的心理健康。這個時期心理發展特點:

1.自我認同的探索(我是誰,價值觀、興趣愛好、未來目標,嘗試不同風格,質疑權威。若探索受阻,可能導致自卑或身份混亂)﹔2.情緒波動性增強(大腦額葉功能發育未成熟,而情緒中樞杏仁核高度活躍---沖動敏感)﹔

3.社交需求(從家庭轉向同伴,極度重視朋友評價,問題討好型人格、小團體排斥、網絡社交依賴等)﹔

4.認知能力提升:抽象思維發展,開始思考哲學、公平、人生等,矛盾點是思維偏理想化、對現實失望。

這個時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學業壓力(考試焦慮、自我否定)、人際關系(社交恐懼、被孤立)、身體意象(過度關注外貌減肥、整容)、網絡成癮(無法控制電子產品使用、脫離現實社交)、性別認同(對性別角色感到困惑或焦慮)等。

主持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常見的情緒障礙類型分別是什麼?

陳紅:青少年常見的情緒障礙類型分為以下幾類:

抑郁症:核心症狀為持續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失、自我否定。

焦慮障礙:其中廣泛性焦慮表現為過度擔憂日常小事(社交、作業、未來)﹔社交焦慮表現為害怕被評價、回避集體活動﹔驚恐發作則是心悸、窒息感、強烈的恐懼感。

雙相情感障礙:情緒在抑郁期(低落無力)和躁狂期(興奮、精力旺盛、睡眠少、沖動消費)間交替。

破壞性情緒失調障礙:這種情況是兒童青少年特有的,表現為頻

繁嚴重的脾氣爆發摔東西、吼叫等,與發育階段不相符。

主持人: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進行有效地調節情緒呢?

陳紅:可以嘗試呼吸法、感官錨定和壓力外化。

呼吸法:通過吸氣4秒→屏息2秒→呼氣6秒的方式,循環5次,激活副交感神經﹔

感官錨定:隨身攜帶薄荷糖、風油精等,焦慮時通過嗅覺刺激轉移注意力﹔

壓力外化:把煩惱寫在紙上,揉成團扔進垃圾桶,象征性完成“情緒清空”。

主持人:在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時,哪些誤區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陳紅:家長容易陷入以下誤區。一是‌過度關注孩子的情緒‌:當孩子遇到挫折或不開心時,有些家長會立即上前安慰,這種過度的關注反而會讓孩子更加依賴外界的安慰,無法自己處理情緒。聰明的家長應該給孩子留出一些自我調節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消化情緒。‌

二是‌情緒不接納,行為在讓步‌: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雖然嘴上責怪,但實際上卻替孩子收拾爛攤子,這樣孩子會認為犯錯沒有后果,從而不重視自己的行為。家長應該在情緒上接納孩子,但在行為上要嚴格規范,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邊界。‌

三是‌總想及時制止孩子的情緒‌:沒有傾聽與共情,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哭鬧,就立刻採取措施制止。這些方法雖然能暫時讓孩子停止哭鬧,但並沒有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因此,家長在引導時要採取積極科學的方式,牢記“三要三不要”。要“陪伴”不要“監視”﹔要“正常化”不要“特殊化”﹔要“賦能”不要“比較”。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家長密切地關注孩子成長,在“沉默性崩潰”發生前,通過“最近睡得怎麼樣”等非攻擊性對話打開減壓閥。

主持人: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青少年建立情緒免疫力呢?

陳紅:一是情緒調節的生理基礎。保証睡眠(8—10小時),周末補覺不超過2小時,睡前一個小時停止用電子設備。

二是提升認知。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接納不完美,摒棄“絕不能失誤”的觀念﹔拓展價值維度,通過運動、藝術等活動,讓孩子體驗“考場外的成就感”。

三是心理支持。首先需要建立好的支持系統:如家庭、朋友、老師、興趣社群等。其次是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情感。再者是進行情緒調節訓練,提高調節能力。還有通過學會幫助孩子進行情緒表達,可以嘗試繪畫、音樂、舞蹈等。此外,還可以建立個人情緒急救包,了解並掌握快速改變情緒的方法,如聽歌、朋友交流、精神心理專業求助等。

主持人:非常感謝陳院長的分享,讓我們對青少年情緒障礙有了更多地了解。本期視頻節目就到這,感謝你的關注,再見!

陳紅:再見!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