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文峰街道:探索老舊小區治理新路徑

近年來,在基層治理的實踐探索中,開州區文峰街道中原社區立足實際、守正創新,以“141”基層智治為引領,深化雙網格工作模式,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雙網賦能、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社區開展院壩會征集居民意見。文峰街道供圖
織密雙網矩陣 精准捕捉民生訴求
社區以“線上+線下”融合為脈絡,將13個基礎網格細分為75個微網格,同步搭建20個線上網格群,構建起“一格一群、一格多群”的立體化服務網絡。網格員化身數字時代的“民情偵察兵”,在線上微信群中穿梭巡查,在實體樓棟間逐戶走訪,對居民訴求精准捕捉。
中原社區南山雅苑是建成於2015年的移民還房小區,自2023年6月小區物業撤場后,一度陷入無人管理的窘境,小區內垃圾成堆、設施毀壞、電梯停擺、消防缺失、人員龐雜、管理缺位,一度成為“問題”小區。
南山雅苑小區的蛻變之路,正是雙網格機制發揮效力的生動寫照。這個建成於2015年的移民還房小區,在物業撤場后陷入管理真空,垃圾堆積、設施癱瘓、安全隱患叢生。
“我們小區衛生到底怎麼辦,誰來負責?”“小區電費已經好幾個月沒繳納了,現在連路燈都不亮了。”“電梯又壞了,孩子還要去上學,可真急死了,要是我們有業委會就好了!”
網格員張倩挨家挨戶入戶征詢居民意見。文峰街道供圖
2023年7月,網格員張倩在網格群中敏銳捕捉到居民關於成立業委會的呼聲,隨即啟動“線上問需+線下摸排”的聯動機制,通過微信群交流、入戶走訪、座談溝通等方式,迅速凝聚起居民共識,為后續治理破局奠定基礎。
雙線協同發力 破解小區治理困局
面對南山雅苑的治理難題,社區構建起“前期調解穩秩序、中期宣傳促籌備、后期自治固根基”的全鏈條治理體系。依托“141”基層智治系統,聯合街道部門調解積存矛盾,讓小區秩序重歸正軌﹔通過微信群推送政策解讀、公告公示,營造全民參與氛圍﹔網格員逐家逐戶開展“敲門行動”,廣泛宣傳業委會選舉程序及意義,確保每位居民都能參與其中。
2024年2月25日,南山雅苑首次業主大會順利召開,標志著小區治理邁入新階段。業委會成立后,迅速通過微信群召開線上業主大會,制定小區公約,選聘優質物業。
“感謝社區這麼為我們在外的業主著想,沒想到在小小微信群也能為小區發展建言獻策,並且行使自己的表決權。”在外務工的陳叔叔激動的在微信群裡感慨不已。
曾經破敗不堪的小區重煥生機,綠化景觀錯落有致,基礎設施煥然一新,整潔的道路與居民的笑顏相映成趣。
深化黨建融合 共繪幸福安居藍圖
社區積極探索“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業委會”的治理架構,推動黨小組與業委會交叉任職。網格黨小組成員李子成憑借扎實的群眾工作,當選業委會主任,在雙重崗位上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打破組織壁壘,實現治理資源的高效整合,實現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新格局,有力展現了互通互融、共享共贏社區治理新氣象。
隨著“雙網格”工作法的持續深化,中原社區實現線上網格全覆蓋,專職干部、網格員下沉群聊,將黨的關懷與服務精准送達居民身邊。黨建統領下的“雙網格”治理模式,不僅破解了治理難題,更構建起黨群同心、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讓幸福在網格中生根發芽。(開州區文峰街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川美建校85周年 累計培養6萬余名藝術人才
- 人民網5月26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6日,四川美術學院建校85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在該校虎溪校區學術交流中心舉行,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作主旨報告,他介紹,85年來,川美培養了6萬余名藝術專門人才,成就了眾多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名作。 “葉毓山、羅中立、龐茂琨、何多苓、周春芽、高小華、張曉剛等一批批藝術名師大家在這裡成長。…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