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尋訪兩位重慶大轟炸幸存者,講述那段苦難的歷史

圖左:陳桂芳展示被日軍炸傷的右手。記者 周尤 攝\視覺重慶
圖右:朱道祥講述那段苦難歷史。記者 何慶渝 攝\視覺重慶
為紀念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大轟炸”中不幸遇難的同胞,激發全市人民愛國熱情,增強國防戰備意識,根據《重慶市人民防空條例》有關規定,6月5日上午8時20分至8時32分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防空警報試鳴放。
84年前的今天,是重慶大轟炸中最慘烈的較場口隧道慘案發生的日子。在重慶大轟炸紀念日來臨之際,本報尋訪了兩位經歷那場浩劫的幸存者。他們的記憶片段,是對侵略者暴行最直接的控訴。然而,比苦難更震撼人心的,是重慶這座英雄之城在烈火與廢墟中淬煉出的不朽精神——堅韌、忠勇。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們銘記歷史,從苦難中汲取捍衛和平、開創未來的磅礡力量。英雄之城的光輝,將永遠照亮英勇前行的道路。
重慶大轟炸幸存者陳桂芳,現年93歲
“下雨般的炸彈,奪走了我的雙親”
6月4日清晨,嘉陵江上泛著微光。93歲的陳桂芳,枯瘦的手緊握窗沿,目光投向窗外一處地方。“這裡以前是一片廢墟,現在成了孩子們玩耍的地方。”老人的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這就是和平的模樣,多美啊。”
但陳桂芳仍然害怕一種聲音—作為重慶大轟炸的受害者也是幸存者,即便過去了80多年,她還是非常害怕飛機的轟鳴聲,“這聲音,如利刃刺穿心臟。”
最悲慘的一天
父母被炸死,小桂芳成了孤兒
“那天也是這樣的熱。”陳桂芳喃喃回憶道,眼裡泛起淚光。被歲月塵封的慘痛經歷,仍留在陳桂芳的記憶深處。
“炸彈的爆炸聲就是催命符,是幸福生活的休止符!”陳桂芳原本有個幸福的家,一家三口住在江北陳家館田家院。父親在外工作,有固定收入。母親照顧孩子、料理家務。隻有一個女兒,父母視她為掌上明珠。一家人的生活,安寧、幸福。
但這一切,在1938年戛然而止。這一年,日軍對重慶主城及周邊地區開始狂轟濫炸。
“每天都提心吊膽,時時都會聽到警報聲,人們一聽到警報聲就跑出家門,漫山遍野找藏身之處。每次轟炸后,遍地都是被炸毀了的房屋和尸體。”雖然當時隻有6歲,但這黑暗的一幕還是深深刻進了陳桂芳的腦海中。
1939年5月3日,是改變陳桂芳命運的一天。
那一天,重慶悶熱得如同蒸籠。下午2點,小桂芳和父母正在家裡休息。
“嗚嗚……”突然,刺耳的防空警報聲響了起來。來不及多想,父母拉著驚慌失措的小桂芳向外跑。滿街都是找藏身處的人群,人人都像沒頭蒼蠅,亂跑亂竄。
“慌亂中,我和母親與父親跑散了。母親帶著我,找不到很好的藏身處。但飛機已經快飛到我們的上空,情急之下,我們隻找到了一個‘生基洞’(俗稱生墳)躲避,自己瑟瑟發抖蜷縮在母親的懷裡。”陳桂芳回憶道。
很快,飛機飛臨上空,先是三架五架,后來是一排兩排,一次比一次多,像下雨般丟炸彈。爆炸聲不斷傳來,房屋瞬間火光沖天,到處都是驚叫聲、痛哭聲。
突然,一陣巨大的爆炸聲在陳桂芳耳邊響起,她隻覺得頭上、手上一陣劇痛,接著就看見鮮血從頭上、手上不斷流出。母親抱著她的手也一下子鬆開了,倒在地上,血肉模糊。旁邊,和陳桂芳一起藏身的鄰居雙手從手掌處齊齊整整被炸斷,血不停地流,人躺在地上痛苦地叫喊著。
“我一下子扑在母親身上,用沒受傷的手拉她,但她已經毫無反應了。”陳桂芳陷入悲傷的回憶中。她說,當時四周一片悲慘叫聲,母親叫孩子的,孩子叫媽媽的,丈夫叫妻子的,妻子叫丈夫的……聲聲悲慘。
轟炸后,陳桂芳和母親被送到醫院,母親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父親也被炸死在街上。陳桂芳雖撿回一條命,但右手殘疾,大腦留下彈片,並伴有嚴重的后遺症。
從此,陳桂芳成了孤兒。
廢墟上的重生
鄰居們幫她活下來,並送她學紡紗
“父母去世后,醫院讓我把他們安葬了。但我一個娃娃哪裡得行,我隻有求曾經和爸爸相熟的叔叔,給他們磕頭,求他們幫我安葬雙親。”想起當時的無助,陳桂芳再也說不下去,一行淚從通紅的眼睛裡滑落。
安葬了雙親。一個7歲的孤兒怎麼活下去呢?
“我當時滿身是傷,又餓又痛,天天都在地上躺著。有大人看我實在可憐,給我砍了幾棵樹,做成床。”陳桂芳說,那時自己一天哭到黑,除了哭不知道還能怎麼辦,“我甚至想,怎麼沒把我一起炸死算了,死了就好了。”
眼睛痛的毛病,就是那時落下的。
戰爭奪走了陳桂芳的雙親,卻沒有奪走這座城的精神。重慶,在廢墟之上炊煙復起。
東家給一碗飯、西家給一碗水,陳桂芳活下來了。11歲時,好心的鄰居劉蘇珍(音)帶著她來到當時的裕華紗廠學習紡紗。廠裡管飯不發錢,但至少解決了溫飽問題。
幾年后,陳桂芳又來到貓兒石一家紗廠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有了養活自己的能力。
“太奶奶”的心聲
記住現在的好日子,比什麼都強
“我的母親用生命的代價,讓我活下來。活下來、好好活。”如今,四世同堂的陳桂芳也可以較為平靜地說起那段經歷。
陳桂芳的重孫上了小學,扎著羊角辮,喜歡依偎在太奶奶膝頭聽故事。當孩子稚嫩的小手撫摸老人手臂上那道早已褪色的淺淡疤痕時,陳桂芳總會把她摟得更緊些。
“太奶奶,還疼嗎?”孩子仰起頭問。
“早不疼了。”老人搖搖頭,“記住現在的好日子,比什麼都強。”
幾天前,陳桂芳在家人陪伴下,再次來到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悼念。遺址內,昏黃的燈光照著冰冷的石壁。陳桂芳佝僂著腰,撫摸石壁,嘴裡說著什麼。
從72歲開始,每年的重慶大轟炸紀念日,陳桂芳都不曾缺席。
盡管年事已高,陳桂芳依然堅持參加各種紀念活動。不僅在紀念日當天,平時她也受邀走進學校、社區,向年輕人講述重慶大轟炸的歷史—“我要讓孩子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遺址外,陽光明媚。一群系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手捧白菊,排隊進入遺址。陳桂芳靜靜地看著他們,又抬頭望向湛藍如洗的天空—那裡曾經是死神呼嘯的通道,如今隻有潔白的鴿群掠過。(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周尤)
重慶大轟炸幸存者朱道祥,現年94歲
“連串的爆炸聲,帶走了我的家”
94歲的朱道祥現居住在武漢,前幾天來到重慶。
5月28日,重慶大轟炸“六五”大隧道慘案遺址。“我的耳邊仿佛呼嘯著日軍飛機引擎聲”,朱道祥沿著長長的樓梯向下慢慢走,眼裡泛起淚光,用力咬緊牙關,抓緊扶手穩住自己顫抖的雙腿。
盡管已經過去80多年了,但作為重慶大轟炸的幸存者,朱道祥永遠也忘不了那刻骨銘心的引擎聲與爆炸聲,“一個好好的七口之家,因為日軍轟炸,被炸成了四口之家。”
那些轟鳴聲告訴我—沒有安全
“我出生在上海,1938年一家人逃到重慶。”朱道祥回憶說,“那時我還小,上海究竟經歷了什麼,並不是很清楚,隻知道日本鬼子要來害我們。跟著父母親走,他們去哪兒我就去哪兒,一定能到個安全的地方。”
就這樣,朱道祥與父母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一家七口人坐著交通船,沿著長江一路逆流而上,慢慢來到重慶。
朱道祥至今記得,剛到重慶時,看到這座有山有水、還沒有被戰爭波及的城市,一家人都鬆了口氣,“父母親帶著我們在當時的東升門住了下來。”沒有戰爭、沒有侵略者,一家人漸漸安下心來,更加確信這裡是安全的。
然而,隨著戰事越來越緊,日軍把戰線越推越近。日軍飛機的頻繁出現,徹底打破了一家人的幻想,“我能看到那些飛機,三架排成一個品字形向我們飛來。多的時候,一次能看到二十多架,飛機的引擎嗡嗡聲響個不停。”
飛機飛過,緊隨嗡鳴聲的就是一連串的爆炸聲,地動山搖、房屋倒塌,慘叫聲、哭喊聲、呻吟聲不斷。“大轟炸的時候,我大概七八歲,當時敵機走了,(我)真是忍無可忍。”
隨著日軍飛機轟炸越來越密集,重慶城裡,人們漸漸多了一個“習慣”—在山頭上用竹竿連著個黑色或者紅色的小球,要是有日軍飛機來轟炸,就把小球高高挂起。因為警報來得慢,重慶城裡山多,要是挂起一個球,大家都能看見,既是給大家預警,又能夠加加油、鼓鼓勁。
那陣爆炸聲告訴我—家沒有了
1939年4月的一天,朱家人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
這個日子,朱道祥永遠也忘不了—“那天上午,突然響起空襲警報,母親便讓父親把家人帶回家,我們躲在竹制吊樓的下方,一家人蜷縮在一起,等著飛機飛走。”
當時,朱家人周圍,到處響起炸彈不斷丟下和爆炸的聲音。突然間,一陣巨大的爆炸聲在朱道祥耳邊轟然炸響,“到處都是煙,我隻知道要跑、趕緊跑!”說到這裡,朱道祥的聲音顫抖起來,“我沖出煙霧,看到周圍有人。他們叫我,喊我看袖子,我低頭一看,手臂上插著兩塊黑乎乎的東西,袖子上全是血,然后我眼前一黑昏過去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朱道祥終於醒來,看到母親躺在自己身邊,到處都是傷者,還有些人在拖尸體。“當時我弟弟還很小,被當場炸死,父親和姐姐重傷,而母親手指被炸斷,我的左臂受傷,隻有哥哥和妹妹僥幸沒有受傷。”
由於家裡已無力撫養全部孩子,朱道祥的哥哥隻得忍痛送走妹妹,之后便把朱道祥和母親送到醫院。
“我的手臂在手術后取出彈片,至今留下兩處很明顯的傷痕。”朱道祥伸出手來,手臂上兩處下凹的印記呈黑色,格外明顯。
更令他傷心的是,母親本就有傷在身,加之悲傷過度,一周后就離開了人世。
“弟弟被炸死,妹妹一去再也未見,母親傷病而死,原來幸福的七口之家,最后隻剩下父親、哥哥、姐姐和我。”說到這裡,朱道祥咬緊牙關,聲音也顫抖起來。
那場戰爭教會我—要熱愛和平
出院后的朱道祥和大自己兩歲的姐姐,得到居住於羊壩灘的姑媽的幫助,另起爐灶。朱道祥由於年紀小,經常隨父親參與交通船工作,那段時間裡,看岸上,殘垣斷壁﹔轉過頭,滿船尸首……
“我們過著艱苦的生活。抗戰勝利后,我的侄兒出生,取名朱得勝。1950年父親去世,我便到武漢電力局當工程師,哥哥和姐姐繼續留在重慶,哥哥去兵工廠當了學徒,姐姐在重慶安了家。”
回顧這段歷史,朱道祥滄桑的嗓音中憤懣難平:“日本對重慶發動的大轟炸,給我的一生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和身體痛苦。日本政府,必須承認侵略行為、承擔侵略責任,對我們受害者所造成的精神損失和經濟損失作出賠償。”
為此,他多次參與相關社會、學術活動,也曾多次來到重慶參觀大轟炸遺址,講述自己的故事,提醒大家勿忘國恥。
吃過戰爭的苦,朱道祥也更能理解今天的好日子,更能體會祖國的強大—“我是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現在,我經常看電視上有關戰爭的新聞。看看他們,就如我們的昨日重現,對比如今蓬勃發展的新中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沒有強大的祖國,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如今,朱道祥仍在參與各類有關抗戰的宣講紀念活動,幼兒園、大學、社區成了他新的“工作”場所。“我想告訴所有人,要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任何情況下都應盡力避免戰爭,因為戰爭沒有贏家。”朱道祥說。
史料 重慶大轟炸>>>
●據《重慶防空志》記載,為達成“以炸迫降”的戰略目標,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軍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史稱“重慶大轟炸”。
●1941年6月5日晚,日機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個多小時的轟炸,市中區(現渝中區)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廳(現磁器街)三段防空隧道內,發生了震驚中外的避難民眾窒息、踐踏慘案,數千民眾傷亡。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六五”大隧道慘案。
●據《重慶市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名錄》統計,重慶主城及周邊區縣承受了日機近萬架次、18000多枚炸彈的轟炸,直接傷亡32000多人,房屋毀損17000多幢。(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卞立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國產帶壓作業設備助力氣田增氣降本
- 人民網重慶6月4日電 “目前,我們研發的國產化防頂回式堵塞器已在焦頁69-S4HF、焦頁68-Z2HF、焦頁1HF等7口氣井的帶壓作業中成功應用。”6月4日,涪陵頁岩氣公司油田採油氣技術專家鄭瑞波介紹,該堵塞器可取代進口陶瓷破裂盤,進一步提高了工藝優化針對性,提升了施工井控安全性,平均單井減少工具費用1.5萬元。…
- 2025年高中考期間 重慶這些時段和水域禁鳴禁航
- 人民網重慶6月4日電 (陳琦、劉敏)為給考生創造“安全、安靜、舒適、良好”的考試環境,重慶交通執法總隊港航海事支隊發布2025年高中考水上交通禁鳴禁航管制措施:2025年高、中考期間,該支隊將對嘉陵江草鞋沱至三角壩航段、嘉陵江雞公嘴至大沱口航段實施臨時水上交通禁鳴禁航管制,對嘉陵江黃花園大橋至大竹林航段實施臨時水上交通禁鳴管制。 禁鳴時段為,高考期間6月7日9:00至11:00,15:00至17:00﹔6月8日9:00時至10:15,15:00時至17:00﹔6月9日8:30至9:45時,11:00至12:15,14:30至15:45,17:00至18:15。…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