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鄉壇子”飄香新加坡
首次合作簽下200萬美元訂單

“200萬美元是我們共創的起點,期待未來達成更長期的戰略合作!”6月3日,重慶汀來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汀來公司)與新加坡德思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思睿公司)簽署貿易合作協議,合同金額200萬美元。
對生產重慶特色農產品的汀來公司來說,這是一張大訂單。“這是重慶特色農產品‘出海’的一次有益嘗試。近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在努力拓展新的市場。”汀來公司董事長汪麗平說。
汀來公司位於奉節縣,是一家專門從事蔬菜、食用菌種植及深加工的民營企業,深耕該行業24年。其“鄉壇子”系列產品包括醬腌菜、泡菜、調味品、休閑食品、干鮮食用菌等,不僅被列入“重慶非遺”,還被授予“重慶老字號”稱號。
以前,在新加坡的商場超市,汀來公司的產品曾有少量陳列。但因為公司沒有做自營出口,這些產品均由經銷商“嘗試性”供應,量不大,經常缺貨,沒能形成市場影響力。
轉機出現在今年4月。
當時,市商務委組織部分重慶企業參加新加坡國際食品與酒店展,汪麗平受邀參展。在這次展會上,德思睿公司總經理張蔚霖主動找到汪麗平,表示對“鄉壇子”系列產品有興趣,如果產品能作出一些調整,他們可以幫汀來公司做大出口規模。
對正在尋求突破的汀來公司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與之前少量產品進入新加坡超市不同,較大規模的出口完全是另一碼事。況且新加坡對進口食品的監管、把控十分嚴格。”汪麗平告訴記者,張蔚霖在口味、包裝各方面,對汀來公司的產品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今年“五一”假期前,汪麗平抓緊將調整口味后的“鄉壇子”香菇醬、香菇脆等樣品寄到新加坡。張蔚霖又將樣品給當地下游企業品嘗,還寄給了在馬來西亞、摩洛哥等地的朋友,大家都很滿意。
“15年前,我甚至都不知道川菜,現在新加坡到處是川菜,這說明中國川渝地區的美食很符合新加坡人的喜好。我認為‘鄉壇子’等重慶特色農產品在東南亞的市場潛力很大。”張蔚霖說,除了口味,邁向國際市場還有重要一步,就是包裝“國際化”,“純中文的肯定不行,得做英文版,或者有中英文對照。”
為了盡快抓住訂單,汪麗平馬上請來專業設計團隊,與張蔚霖深入溝通,親自抓包裝設計。很快,“鄉壇子”香菇醬、鹿茸菇醬、杏鮑菇醬等產品都有了新的英文包裝,並在不斷修改完善中。
“這次,與德思睿公司簽下的200萬美元訂單,是公司最大的一筆海外訂單,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汪麗平說,相信今后會不斷刷新紀錄,拿到更多更大的海外訂單。
據了解,在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除了汀來公司與德思睿公司的項目,還有兩個農產品進出口項目簽約:重慶德佳肉類科技發展公司與新加坡一豐公司簽約,出口午餐肉、熟食及重慶小面調料等產品,預計到2026年,出口額達1080萬美元﹔雲陽縣晚艷農業開發公司與新加坡鬆宇貿易私人有限公司簽約,將雲陽菊花系列產品銷往新加坡及周邊市場。(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何春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