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動態

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重慶理工大學講好畢業“大思政課”

2025年06月17日12:08 |
小字號

“援藏干部克服的不僅是高原反應的生理極限,更是道路險阻、思鄉情切的心靈考驗。”

“基層是沃土,邊疆是熱土。”

“大海和星空、詩和遠方,在每一項具體的工作、務實的行動之中。”

6月12日,一場以“跨越山海赴熱愛·援藏精神潤青春”為主題的畢業季活動拉開帷幕。電影《藏地心跡》主創團隊與援藏干部代表走進重慶理工大學,通過影片展映、援藏干部宣講、詩歌朗誦等形式,再現重慶30年對口支援西藏昌都的壯闊歷程。

活動現場。攝制組供圖

活動現場。攝制組供圖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出席活動,為300余名學生黨員代表、畢業生代表講授了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號召青年學子以援藏精神為指引,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光彩。

康騫指出,在“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四季穿棉襖”的艱苦條件下,援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以擔當和奉獻,讓“民族團結”的哈達串起藏區人民的萬家燈火。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致辭。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致辭。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面對即將踏上人生新征程的畢業生,康騫從三方面提出“如何過好這一生”的深刻思考。一是以“有國才有家”的信念,鑄牢民族團結的根基。希望學生們秉承家國情懷,從文成公主入藏、左宗棠收復新疆等歷史典故中汲取精神養分,從援藏隊員們愛國、團結、奉獻的生動事跡中獲取精神力量,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展現進步姿態和青年擔當。

二是以“自找苦吃”的心態,淬煉青年成長的本領。希望學生們敢於突破“舒適圈”,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磨礪堅強心志,追尋更有意義的青春、更加純粹的人生。

三是以“有知更有行”的清醒,擔負時代賦予的使命。希望學生們從《藏地心跡》這部電影中享受藝術的體驗、更接受精神的洗禮,涵養家國天下的情懷和積極進取的心態,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揮洒不懈奮斗的青春。

活動現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腦外科教授馬穎,分享了他援藏期間帶領醫療團隊攻堅克難,成功完成昌都市首例顱內腫瘤切除術的故事。

重慶市北碚兼善中學教師許俊霞分享了她在援藏期間的教育點滴:為每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堅持個性化輔導,創新教學方式,即使在高反嚴重時仍堅持備課到深夜。她說:“看到學生們成長成才,是我援藏最大的幸福。”

南岸區委黨校干部李飛於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支援昌都市委黨校。在此期間,他克服高原反應開發特色課程,授課超60場覆蓋2000余人,完成3項省部級課題。他曾冒雪搶修水管、穿越塌方路運物資,詮釋“缺氧不缺精神”的援藏精神。

南岸區委黨校干部李飛講述援藏故事。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南岸區委黨校干部李飛講述援藏故事。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這些真實感人的故事,讓在場的每一位師生都深受觸動。許多畢業生表示,要以這些援藏英雄為榜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獻青春。據了解,近年來,重慶理工大學持續推動西部計劃項目提質增效、擴面賦能,積極號召青年學子奔赴西部基層一線,在躬身實踐中錘煉本領、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近五年,累計組織超500余名學子奔赴新疆、西藏、雲南、貴州等地,用青春書寫時代答卷。

值得關注的是,電影《藏地心跡》已獲得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電影局、中國文聯、重慶市文聯的專項扶持,由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重慶市民政局等11家單位聯合攝制。

原著作者兼出品人周鵬程表示,影片以重慶援藏醫生救治藏族少年的真實故事為主線,通過藏漢同胞水乳交融的和美畫卷,折射出新時代援藏工作的壯闊圖景。他強調,影片中的人物都是千千萬萬援藏干部的縮影,創作初衷正是為了致敬這群平凡英雄。

據攝制組透露,該片將於2025年下半年在全國公映。(晏紅霞、徐富霜)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