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動態

重慶工商大學青年深入街道社區 探索“基層智治”

2025年06月19日17:53 |
小字號

近段時間以來,重慶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支由不同專業組成的8名學生調研團隊,成了多個區縣基層治理一線的“常客”,他們將課堂延伸到城市治理的最末梢,用腳步丈量、用數據解碼超大城市基層智治的“重慶密碼”。

調研現場。謝名揚攝

調研現場。謝名揚攝

基層“小事”才是研究“大事”

“說實話,一開始我們更多關注的是‘高大上’的系統平台和數據看板。”團隊隊長、城市管理專業大三學生謝名揚坦言。但當他們來到永川區中山路街道,跟著網格員走街串巷后,想法徹底轉變了。

“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熏制臘肉存在空氣污染和引發火災的風險,群眾發現問題后或者網格員在巡查發現問題后第一時間拍照、記錄和上傳,街道立馬響應進行處理。切實感受到屏幕上的一條條流轉的數據,背后都是基層治理中群眾的真實反饋。這讓我覺得,一件件‘小事’才是我們研究的‘大事’。”謝名揚說。

這種“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的調研方式成為團隊的標志。8名成員深入永川、墊江、萬州、石柱等多個區縣,白天開展調查訪談,晚上整理問卷、分析數據。“一份份問卷和訪談資料不是冷冰冰的數據,背后是與居民、基層工作者的真誠對話。”團隊成員、會計學專業學生趙雅蝶說。

打破基層智治的“唯技術論”

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前,團隊最初設想技術可能是基層智治的核心驅動力,但現實給了他們更豐富的答案。

“在渝東南武陵山區一個鎮,他們的硬件條件可能不是最先進的,但治理效能卻很高。”團隊成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馬素婷分享,他們有一套非常順暢的“鎮—村—網格”協同機制,信息流轉快,解決問題效率高。這讓團隊意識到,制度協同、人的能動性,與技術平台同樣重要,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是基礎。

團隊指導老師、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長征肯定了學生們的觀察:“他們在實踐中敏銳地捕捉到了基層治理的復雜性,這不是書本上的教條,是田野裡‘長’出來的結論。”

團隊建議寫進縣裡任務清單

調研的價值,最終要落腳到推動改變上。讓團隊倍感振奮的是,他們的思考和建議,正在基層實踐中獲得回響。

團隊成員邱蔓琴興奮地說:“在墊江縣調研時,我們提出了一些推進基層治理的初步構想和建議,后來收到反饋,對他們基層工作很有啟發,這說明我們的研究沒有脫離基層實際!”

調研現場。謝名揚攝

調研現場。謝名揚攝

據悉,該團隊自2024年1月至今開展重慶基層治理相關研究工作,相關成果得到城市治理領域專家認可和基層單位、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肯定,最終該團隊形成研究報告將呈送相關部門供決策參考。(晏紅霞、謝名揚)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