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企業

中冶建工六十載:筑夢山城,建証一流

2025年06月20日14:25 |
小字號

截至今年2月,央企在渝子企業約1800戶、注冊資本金超過7400億元,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注入發展動能,攜手打造新時代央地合作新樣板,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壯闊藍圖。即日起,由重慶市經信委、市國資委聯合指導開展的“熱土——央企在重慶”主題系列宣傳啟幕,全面展示央地合作的引領性、標志性和共贏性成果,見証這一場雙向奔赴,共同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在重慶落地見效。

每一天,蓬勃發展的重慶,建設浪潮奔涌不息,城市天際日新月異。

縱橫山城的條條通衢,聳立兩江的座座豐碑——大都會、萬豪、奧體、國際會展中心、國際馬戲城……這些鐫刻著城市榮光的建筑背后,屹立著同一個建設者的身影:中冶建工。2025年,扎根重慶六十載的這家世界500強骨干子企業(中國五礦旗下)迎來甲子華誕。作為重慶建筑業無可爭議的主力軍,也是唯一手握建筑、市政、冶金、公路“四特十甲”資質的全產業鏈巨頭,中冶建工憑借126項國家及省部級工法、175項核心技術、2259件有效專利的硬核實力,累計斬獲近500項國家及省部級優質工程獎項,是當之無愧的城市發展“筑夢者”。

此刻,它正以創新為驅動、以改革為引擎,向著“最具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建筑業全產業鏈企業”目標,續寫與山城共奮進的輝煌新章。

位於大渡口區西城大道1號的中冶建工大廈。中冶建工供圖

位於大渡口區西城大道1號的中冶建工大廈。中冶建工供圖

山城鑄魂:三線烽火與創業榮光

1965年,響應國家三線建設的號召,火熱的山城重慶迎來了一支鋼鐵勁旅——第十八冶金建設公司(中冶建工前身)在此誕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紅色基因,自此深深融入企業的血脈。

創業維艱,老一輩領導集體帶領全體員工,開啟了激情燃燒的“第一次創業”。他們以重慶為根據地,依托重鋼100萬噸鐵系統技改、煉鋼轉爐新建等重大工程,錘煉技藝,淬煉精神。北上天津參與天鋼擴建,南下貴州開疆拓土,中冶建工的身影活躍在全國冶金建設一線。

僅用18個月建成重鋼百萬噸鐵系統、35天攻克馬鋼世界級高速連軋線……這些令人驚嘆的“工業高速度”,不僅有力支撐了國家鋼鐵工業的脊梁,鑄就了企業發展的第一次輝煌,更在巴渝大地上播下了“團結、創新、誠信、務實、自強”的企業品格種子,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根基。

中冶建工承建河鋼集團產業升級及宣鋼產能轉移工程(原料區)。中冶建工供圖

中冶建工承建河鋼集團產業升級及宣鋼產能轉移工程(原料區)。中冶建工供圖

勇立潮頭:改革礪劍與轉型跨越

時代大潮,奔涌向前。20世紀末,市場經濟浪潮洶涌,建筑行業風雲激蕩。從“等米下鍋”到“找米下鍋”,中冶建工不等不靠,在當好“冶金建設國家隊”的同時,成功轉型躋身“基本建設主力軍”。

改革步履鏗鏘:2000年,整合混凝土攪拌站資源成立專業公司,當年扭虧為盈﹔2001年,創新構建“一體五制”項目管理體制,提升工程管理效能和成本控制水平﹔2006年,分立改制組建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困擾企業發展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解決﹔2011年,更名為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開啟集團化運作新征程,首次實現營收和新簽“雙百億”突破﹔2014年至2016年,連續斬獲建筑、市政、冶金三項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2020年,摘取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逐步構建“四特十甲”完備資質體系。同時,成功構建“一企四高新”創新平台體系,獲批兩家“專精特新”企業,創建兩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及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數字化持續領先,2016年作為全國首批(不足10家)、重慶唯一建筑企業通過工信部兩化融合貫標試點,2025年成功獲評AAA級認証,躋身重慶建筑業首批最高等級行列﹔鍛造“投、融、建、管、營”全產業鏈整合服務能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中冶建工承建仙桃數據谷酒店項目。中冶建工供圖

中冶建工承建仙桃數據谷酒店項目。中冶建工供圖

隨著戰略重心轉向房建、工業廠房、市政公建、環保等領域,中冶建工在重慶城市建設中勇擔排頭兵重任。從康庄美地、城西家園、康居西城等公租房建設,到中央商務區江北嘴金融城、臨空經濟示范區仙桃數據谷﹔從捧回首座魯班獎為重慶直轄獻禮的慶鈴廠房工程,到日立全球變壓器制造基地﹔從通過全國市政工程最高質量水平評價的機場路拓寬改造項目,到歇馬項目萬家溝大橋跨渭井線、滬蓉線雙鐵及G212國道實現雙幅同步雙向轉體施工﹔從“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的生態重塑,到洛磧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獲魯班獎)的綠色崛起﹔從軌道交通的飛速延伸,到九龍坡區人民醫院(遷建工程)的民生保障……

中冶建工承建九龍坡區人民醫院遷建項目。中冶建工供圖

中冶建工承建九龍坡區人民醫院遷建項目。中冶建工供圖

六十年來,中冶建工深度參與重慶城市建設與發展,一座座建筑與工程在巴渝大地拔地而起,見証了重慶從山城到現代化大都市的華麗蛻變。實力鑄就品牌,中冶建工連續21年上榜重慶企業100強。數據見証跨越:2012年以來,企業經營規模持續擴大,營業收入穩步增長,自2019年已連續六年營收超200億元大關﹔資產總額規模持續攀升,年平均增長率達12.43%﹔利潤總額亦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年平均增長率為8.16%,發展動能澎湃。

建証中國:國策先鋒與四海筑夢

手握“四特十甲”的金字招牌,中冶建工以強大的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勇擔央企使命,深度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神州大地與海外熱土上描繪壯麗建設畫卷,成為服務國家戰略的“基建先鋒”。

中冶建工承建重慶快速路一橫線歇馬隧道東西干道項目。中冶建工供圖

中冶建工承建重慶快速路一橫線歇馬隧道東西干道項目。中冶建工供圖

賦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參建成宜高速、成樂高速和西昌天王山大道北延線道路項目,建成樂高大橋,打通九寨山隧道,助力破解“蜀道難”﹔推進錦江區多個片區棚戶區改造煥新城市面貌,夯實成都核心功能﹔並在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承建標准化廠房項目,助力打造多元化制造產業基地,為雙城人口集聚、產業協同提供堅實硬件支撐。

筑基雄安未來之城。作為首個打開雄安市場的駐渝央企,自2020年進駐雄安新區以來,中冶建工高標准承建容西片區安置房等20余個項目,涵蓋房建、市政、環保等多領域,傾力將宏偉藍圖轉化為生動實景。獲評“雄安質量”杰出貢獻單位等多項榮譽。所屬雄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取得“雙壹級”資質,並積極參與村企聯建、搶險救災等活動。中冶建工深度融入新區建設,成為央企與雄安新區“攜手共進”的典范。

中冶建工承建雄安新區容西片區安置房及市政配套設施項目。中冶建工供圖

中冶建工承建雄安新區容西片區安置房及市政配套設施項目。中冶建工供圖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騰飛。早在2004年,中冶建工就扎根廣東,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承建多項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隨后成立廣東子公司,積極推進屬地化管理,成為企業進一步布局華南的重要落子,堅定不移深耕大灣區市場。承建的龍棲華府項目,以45萬平方米的安居房助力深圳筑巢引鳳、招才引智﹔承建的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核壩路及環壩路市政工程,作為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關鍵先導性工程,其戰略意義遠超交通本身,有力支撐了國家產業升級與區域協調發展目標。

堅定不移“走出去”。在服務國內大局的同時,中冶建工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建造的卓越品質與責任擔當帶向全球。在塞爾維亞河鋼塞鋼改造項目中,中冶建工以“中國速度”展現非凡擔當:創新採用整體拆除法,僅用80天高效完成3840噸關鍵設備拆修任務﹔千裡馳援648噸“重慶造”核心構件,累計發運物資超3.4萬噸,為百年鋼廠的涅槃重生注入強勁動力。在阿爾及利亞、格魯吉亞,建成近萬套高品質保障性住房,惠及約4.5萬當地居民。

改革礪新:穩進致遠與一流征程

當前,建筑行業面臨嚴峻挑戰。中冶建工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企業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彰顯強大的韌性和力量。這份底氣,植根於近年來系統性、深層次改革釋放的強勁動能。

頂層擘畫,立柱架梁。2024年4月,中冶建工召開深化改革動員部署會,錨定“建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建筑業全產業鏈企業”宏偉目標,聚焦打造“五個一流”新優勢,全面推進精細化管理,突出價值創造,激發活力動力。改革著眼長遠,以“全面加強9大業務體系建設”為核心,截至目前新建完善90余項核心制度,構建起“集中集約與分級授權”的高效管理體系。

聚焦市場,機制賦能。創新營銷機制,領導班子“帶頭闖市場”,構建“1+4+X”責任體系。營銷隊伍全員考核、優勝劣汰,“內培外引”強化戰力,配套激勵約束機制點燃活力。

精益履約,風控護航。以“條塊結合”模式鍛造履約品牌,精准“畫像”二級單位能力,引導其走專業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同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風險防控體系,強化法治合規,狠抓歷史清欠,筑牢安全防線。

強根鑄魂,蓄勢賦能。堅決扛牢央企政治責任,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深入開展“黨旗飄揚、黨徽閃光”行動,深化“黨建+”模式,打造“136”黨建品牌,不斷探索黨業融合新路徑,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系列改革舉措成效初顯,也有力驗証了改革戰略的前瞻性與實效性。中冶建工正以改革筑基,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彰顯大國重器的時代擔當。這份“穩”,源於深改的“實”。

甲子新程:向山而建 共赴一流

從三線建設中奠基山城,到市場經濟中勇立潮頭,再到新時代深化改革砥礪前行,中冶建工始終與重慶同呼吸、共命運,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

站在甲子輪回的新起點,中冶建工將秉持“創新驅動、效率優先、品質堅守、追求卓越”的企業核心價值觀,牢牢把握深化改革的關鍵機遇,持續夯實管理根基,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全體中冶建工人將腳踏實地,扎根重慶,全力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向著建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建筑業全產業鏈企業”的目標穩步邁進。(周小平、黎盛榮、余明浩)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