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

教育幫扶“五個一”譜寫縣中振興“西附領雁行動”

2025年07月04日11:04 |
小字號

作為區域教育高地,縣域普通高中是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環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深入實施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計劃”。

西南大學附中深刻理解縣中振興在推進教育改革浪潮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所承擔的重要使命,創新“U-U-S”協同幫扶機制,堅持“三共”幫扶理念,推動“輸血”與“造血”並舉,在更新教學理念、提升師資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見真章、出實效,探索出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能推廣的教育幫扶“西附領雁行動”,為西南地區縣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項使命:扛起教育幫扶“國家隊”責任

“縣中興衰不僅關乎教育公平、教育現代化以及教育強國建設,更關乎我國鄉村振興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西南大學附中黨委書記歐健表示,作為西南地區唯一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師大附中,西南大學附中始終將教育幫扶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幫扶足跡覆蓋重慶、貴州、雲南、西藏等西南地區多個省市。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西南大學附中聞令而動,率先構建“U-U-S”協同幫扶機制(University+Union+School),凝練“三共”理念(共育學生、共培教師、共同發展),通過高校資源聯動、區域聯合協作、學校精准對接,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幫扶體系。

“我們深刻認識到,幫扶一所學校就是幫扶一個民族。”西南大學附中校長、黨委副書記張勇介紹,在幫扶過程中,西南大學附中特別注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將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教學改革有機結合。例如,在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指導秀山高級中學開發《邊城》整本書閱讀課程﹔在貴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將民族特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一條思路:“三個結合、四個推動、五個聯合”

針對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西南大學附中個性化制定“一校一策”。對基礎較好的重慶秀山高級中學,重點提升校園文化和科研能力﹔對軟實力薄弱的貴州道真中學,著力強化教學管理和師資培訓﹔對需要全面幫扶的雲南魯甸一中,實施“托管式”全方位支持。

歐健介紹,隨著幫扶工作持續推進,學校總結出“三個結合、四個推動、五個聯合”的幫扶思路,確保幫扶工作精准有效。

“三個結合”破解幫扶難題。層次上,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既幫助受援學校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又聚焦課堂教學、學生管理等具體問題。形式上,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通過“U雲校”平台實現雙師課堂、同步教研,打破時空限制。內容上,全面與特色相結合,在提升整體辦學水平的同時,培育各校特色項目。

“四個推動”激發內生動力。一是以支教教師組團式推動,選派優秀教師和管理團隊長期駐校,如55歲的政治教師李朝彬與英語教師聶朝菊夫婦赴貴州道真中學支教,將集體備課等先進教學方式引入當地。二是以課題研究跟進式推動,提升教師科研能力,秀山高級中學在幫扶下成功申報省級重大課題2項。三是以跟崗學習浸潤式推動,近一年來已有100余名教師到西南大學附中跟崗學習。四是以一體化聯合教研造血式推動,每月開展線上教研活動20余次。

此外,“五個聯合”為學校聯合、教師聯合、學生聯合、資源聯合、工具聯合,凝聚協同合力。

一次蛻變:從“輸血”到“造血”

西南大學附中堅持“輸血+造血”雙輪驅動,不僅注重資源輸入解決眼前問題,更強調培育受援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管理模式升級。通過派駐管理、教學、教研、學術專家等專業團隊,完善制度體系,對受援學校進行“長期+定期”且全面深入的管理指導。在雲南魯甸一中,西南大學附中挂職副校長秦耕帶領團隊梳理學校架構,優化管理流程,使該校中高考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

師資水平躍升。針對縣中教師教研能力薄弱的問題,西南大學附中通過名師工作室、聯合教研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2023年,秀山高級中學教師在市級教學競賽中獲特等獎2項、一等獎7項﹔道真中學教師首次成功申報省級課題。

學生全面發展。在提升學業成績的同時,西南大學附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指導各校開發特色課程,如秀山高級中學的“邊城課程”、道真中學的“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等。2023年-2025年,西南大學附中教育幫扶工程取得亮眼成績。以道真中學為例,三年裡“造血式”發展模式成果顯著,實現清北錄取翻倍、本科上線率27個百分點雙突破﹔教師能力顯著增強,區級骨干教師指數級增長﹔學校管理體系全面優化,育人質量顯著提升,成為引領縣域高中振興的標杆示范校。

一個平台:技術賦能“雲幫扶”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的當下,西南大學附中不斷嘗試將新技術優勢融入現有教育教學模式,通過“U雲校”線上平台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至幫扶學校,為實現教育公平提供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該平台不僅支持直播授課,還能實現“雙師課堂”互動教學。在雲南昌寧一中,重慶教師通過“U雲校”遠程授課,昌寧教師現場輔助,真正做到兩地兩班實現同步課堂。

“我們創新性拓展了線上平台的應用場景,分享西南大學附中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U雲校”執行校長龍萬明介紹,西南大學附中在受幫扶學校建設了“U雲校”接收端,教師平均每月聽課、評課達20余節,還能充分參與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示范課、校外學科交流等活動。

截至目前,“U雲校”已覆蓋雲南昌寧一中、貴州道真中學、四川廣安中學等近50所幫扶學校,惠及學生近3000人。通過學生共測試、共評價,教師共備課、共分析,實現對教育薄弱地區的課堂診斷、教學調研,精准幫扶縣域中學。

下一步,“U雲校”還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做好走訪調研,讓線上教師與線下學生常見面、常交流,讓兩地教師常分享、常切磋。同時,做好資源分享,在豐富校本教輔、課后練習等方面持續開展工作。

一張藍圖:打造縣中振興的“西南范例”

談及以教育幫扶帶動縣中振興的時代重任,歐健表示,除了持續落實“U-U-S”協同幫扶機制,深化“三共”理念,用好“U雲校”線上平台,西南大學附中還將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共同體,形成“1+3”方法體系。這裡的“1”指基於書院制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3”則是成立學生共育中心、教師共培中心、課程共享中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歐健滿懷信心地說,西南大學附中將心懷“國之大者”,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當好組織調度的“指揮部”、專家老師的“后勤部”、政策資源的“聯絡部”,推動教育幫扶工作走深走實,打造縣中振興的“西南范例”,為鄉村振興和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更多“西附力量”。(晏紅霞、袁杰)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