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出台激勵政策支持科技影視全產業鏈發展
頭部企業落戶最高獎勵500萬元,設備購置最高補貼600萬元

7月5日,在“科影共生 光映未來”重慶永川科技影視產業合作洽談會上,《重慶市支持科技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激勵政策》(以下簡稱《激勵政策》)正式發布,針對從產業平台建設到票房表現的影視全產業鏈條,實行真金白銀的分檔獎勵,助力重慶打造西部科技影視產業創新高地。
《激勵政策》由市委宣傳部、市電影局、市財政局聯合出台,既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對企業落戶、硬件建設等給予高額補貼,又對劇本創作交易、影片發行放映、科技創新和人才引育等進行全方位支持。
其中,對新建設的科技影視硬件載體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貼,納入市級重大項目的影視棚、專業樓宇等,若單個項目固定資產實際投入超1000萬元,可按10%比例申請補貼﹔對新獲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的基地(園區),配套支持最高達1000萬元。
針對企業落戶的獎勵更是“含金量”十足,不僅落實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還對國家重點文化出口企業等重點影視企業,按年營收規模給予200萬至500萬元的獎勵,其中設立西部(西南)總部的企業可獲最高500萬元獎勵。此外,年營收超5000萬元的影視企業,可參與綜合效益評價,每年最高獲500萬元獎勵。
制作環節也是《激勵政策》的“補貼大戶”,針對提供拍攝和制作服務的在渝影視企業,累計最高獎勵其服務收入的35%,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同類政策准入門檻高、針對性不強、可操作性不夠的局限,目的在於鼓勵市外企業和項目來渝拍攝、制作,同時鼓勵市內影視企業提高全鏈條服務能力。
劇本創作與轉化方面則實施階梯獎勵政策,列入中宣部等重點規劃的電影劇本,最高獎勵100萬元﹔版權交易金額超50萬元並在渝完成拍攝的項目,按15%比例返現,最高達100萬元。
發行放映環節,本地出品影片票房破1億即獎200萬元,此后每多1億元加獎100萬元,最高可獎勵800萬元﹔斬獲國家級文藝獎項的作品,直接兌現400萬元獎金﹔在渝舉辦首站首映禮最高補100萬元,路演按場次規模最高補20萬元。
技術創新方面,引進高精尖影視技術設備(購置價超1000萬元)的企業,按15%比例補貼,最高600萬元﹔影視高科技研發企業年營收超1000萬元或5000萬元的,分別按研發投入的15%、25%給予最高100萬元、500萬元補貼。
此外,人才扶持方面,國家人才計劃專家等在渝設工作室,直接納入新重慶人才服務體系﹔其落地的影視項目按投資額的2‰給予獎勵,最高100萬元。(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蘭世秋 周雙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