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動態

多校學子“行走的思政課堂” 赴北川體驗羌繡非遺

2025年07月08日18:06 |
小字號

7月7日,來自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內江師范學院、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的40多位大學生代表齊聚北川雲珍羌繡體驗館,開展以“大學生羌繡技藝培訓”為主題的羌繡非遺工坊活動,與當地繡娘們共同學習、交流羌繡技藝,推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青年中生根發芽。

大學生們學習羌繡技藝。重慶大學供圖

大學生們學習羌繡技藝。重慶大學供圖

作為“行走的思政課堂”大學生羌繡非遺工坊的重要實踐環節,本次活動是校地共建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基地、探索非遺活態傳承新路徑的又一生動實踐。羌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羌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民族記憶,高校充分發揮學科資源與人才優勢,通過與地方合作,共同搭建非遺傳承與創新的平台,讓羌繡在青年一代手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培訓現場,大學生們在羌繡傳承人陳雲珍等人指導下,學習羌繡的傳統圖案、針法技藝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親身體驗“指尖上的藝術”。外語專業學生還積極與繡娘們交流,將所學語言能力運用到非遺對外傳播的思考中,探索羌繡多語種推廣、國際化傳播的可能性。通過“聽故事、學繡藝、做文創、講傳承”,學生們真切體會到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堅定了文化自信。

據悉,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作為高校“行走的思政課堂”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依托羌繡非遺工坊這一實踐平台,積極推動“社團發動、工作坊聯動、輻射帶動、傳播觸動”工作思路,將羌繡文化引入課程、融入社團、走進社區。這不僅為羌繡技藝的傳承提供了教育支撐和智力保障,還為非遺創新轉化、國際化傳播搭建了橋梁,幫助地方文化資源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舞台。

大學生羌繡非遺工坊始終以“留住鄉愁、承載夢想、連接未來”為三大目標,未來將繼續探索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數字化技術、跨文化傳播的深度融合。高校青年將通過課程學習、研學實踐、國際交流等多種形式,參與“新生代繡娘”培養計劃、羌繡數字博物館建設、跨境電商平台運營,助力羌繡這一指尖技藝煥發時代活力,成為連接民族記憶與現代生活、地方文化與國際社會的重要紐帶。(晏紅霞)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