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今年上半年,全市低空飛行時長19萬小時、同比增長109.2%,飛行115.7萬架次、同比增長67.3%——

重慶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2025年07月09日07:5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萬州天生城文旅街區,游客乘坐直升機覽江城美景。(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冉孟軍\視覺重慶

萬州天生城文旅街區,游客乘坐直升機覽江城美景。(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冉孟軍\視覺重慶

6月28日,2025第二屆重慶低空飛行競賽季正式啟幕﹔

6月17日晚,11787架無人機燈光秀表演,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6月16日,京東物流在重慶發布4條無人機常態化低空配送路線﹔

4月22日,特種飛行器智慧工廠建設項目落地梁平﹔

……

今年以來,重慶低空經濟發展亮點紛呈、勢頭迅猛。7月8日,來自市發展改革委和市委軍民融合辦的消息稱,今年上半年,全市低空飛行時長19萬小時、同比增長109.2%,飛行115.7萬架次、同比增長67.3%。

低空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典型示范場景的打造。今年6月,市發展改革委舉辦了首批應用場景清單發布活動,發布機會清單42項、能力清單40項,為各類低空應用場景的落地提供了清晰指引,讓更多潛在場景有了轉化為現實的路徑。

貨運物流領域成果顯著。京東、郵政、琺斯通航公司等新開通了8條涵蓋血液、快遞和急救藥品的無人機貨運物流航線,為緊急物資配送等場景運用提供了有力支撐。

安全巡檢領域也因低空技術的融入而煥新。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運營公司運用無人機巡檢,實現對140公裡軌道安全保護區進行全覆蓋,不僅效率大幅提升,成本還降低了約30%。

文旅消費領域亮點頻出。今年4月以來,我市舉行的“魅力重慶”無人機燈光秀表演,已拉動消費3.5億元﹔今年“五一”假期,武隆區正式開通低空觀光游覽航線,截至目前,直升機載人觀光飛行項目起降300余架次,載客1000余人次。

“四季”低空消費領域培育品牌。今年4月30日,重慶啟動第二屆低空飛行消費周,共接待游客68萬人次,帶動消費超2億元﹔舉辦了全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青少年無人機競技盛會——第九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重慶市賽。目前,市委軍民融合辦正籌辦8月中旬的全國青少年無人機總決賽,預計將吸引超2萬名選手來渝參賽、超15萬人參與,將帶動相關消費20億元。

“今年以來,我市舉行的一系列低空經濟活動,正深度融入市民生活,激發消費活力,呈現出多元融合的發展新格局。”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低空制造產業鏈不斷完善

“特種飛行器智慧工廠項目落戶梁平,這對重慶推動低空制造業做強做大、打造產業鏈意義重大。”市委軍民融合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總投資達26億元,將致力於特種飛行器的研發、生產與制造。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上千架特種飛行器的生產能力,預計年產值200億元。

據悉,近年來,梁平區把發展低空經濟作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編制產業發展規劃,從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產業生態、建設應用場景、推進產業融合等方面入手。該區規劃了5平方公裡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去年以來吸引了一批低空制造、低空服務、低空運營領域的企業和項目落戶。

這只是我市做強低空制造業,不斷完善低空經濟產業鏈的一個縮影。

在低空制造業“賽道”上,重慶正加速構建“研發—制造—服務”全產業鏈。具體包括:培育宗申航發、駝航科技等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推動航天時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圍繞飛行裝備、保障裝備、服務裝備等三大類低空裝備,開展產業創新綜合體方案制定工作﹔啟動打造“AI+低空”人工智能行業應用中試基地﹔布局實施科技攻關項目10余項。

與此同時,我市無人機制造企業正通過創新加快產品落地。

今年,宗申航發研制的新款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納入全市首台(套)目錄。目前,該公司已經構建起五大航空動力平台,衍生出20余款發動機及螺旋槳產品,全面覆蓋輕型通航及無人機動力需求。2024年,宗申航發圍繞低空經濟發展動力需求與應用場景解決方案開展技術創新,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七成左右。

重慶翼動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也走在行業前列。去年12月,該公司研發的“黑刺”無人機正式量產下線,機身僅一個巴掌大小,重約50克,卻可將衛星導航功能、主動避障功能、超視距數據鏈等配置集合在一起。截至目前,其訂單金額已超2000萬元,預計今年底產能將提升至1萬台。

此外,駝航科技研發的“駝峰500HS”縱列式重載無人直升機,已經實現全球首發。

拓展“低空+”多元場景

雖然今年以來,我市低空經濟加速“起飛”,但要讓低空經濟“有序暢飛”、飛得更遠,目前仍存在一些難點和堵點,主要表現在:

空域開放碎片化、技術標准缺失,難以滿足迅速增加的低空飛行活動需求等問題﹔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存在短板,飛控系統、動力電池、智能感知等關鍵領域依賴外部技術輸入﹔應用場景商業化有待破題,技術、運營和規則規制不成熟制約著規模化應用等。

為此,我市正從推進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拓展“低空+”多元場景和優化產業生態等方面,全面“加碼”、全力“奔跑”。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市將全面推動智能網聯平台效能躍升,以滿足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貨運物流、低空消費等場景需要。力爭到2030年底,新建起降樞紐、起降場、起降點等各類低空起降設施2500個以上,形成覆蓋市域的低空起降設施網絡﹔服務保障設施實現主城都市區全部覆蓋,渝東北、渝東南片區覆蓋70%以上。

在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方面,我市將建設低空經濟領域人工智能行業應用中試基地,力爭5年內建成3家以上低空經濟領域國家級創新平台﹔發展高端航空器制造,推動相關合作項目落地﹔持續完善低空產業服務體系,支持布局航空器補能、維修和回收業務等。

此外,我市還將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低空經濟融合發展,建設低空飛行應用高地,持續推進高樓消防、森林防滅火、低空巡檢應用,打造具有全國示范效應的山地城市低空場景。力爭到2030年底,打造“30分鐘應急響應圈”“空中醫療走廊”等全國典型示范場景10余個,開設各類低空航線1000條以上,年飛行量突破1000萬架次。(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永芹)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