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校社聯動守護“國寶”黑葉猴

暑假剛剛開始,多場別開生面的黑葉猴科普宣講活動就在南川區青少年宮、西城街道東方紅社區青少年之家和西城街道西大街社區青少年之家拉開帷幕。
黑葉猴科普宣講。西南大學供圖
原來,位於重慶市南川區境內的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重慶市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葉猴最北端的家園。為使南川區內的中小學生更了解黑葉猴並提升其保護意識,7月9日至10日,由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攜手西南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共同策劃黑葉猴科普宣講活動,為暑期托管班的孩子們帶來沉浸式生態教育體驗,點燃守護“國寶”黑葉猴的熱情。
活動分為知識傳播和實踐互動兩部分,西南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科普宣講小隊成員通過生動宣講,向孩子們揭秘黑葉猴的獨特生物學特征——從幼年淡金色的毛發到成年烏黑發亮的外衣,從具有多種功能的靈巧尾巴到以樹葉為主的食譜,更深入闡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刻意義。除此之外,科普小隊成員還結合自身專業,向同學們介紹了小隊之前開展的保護工作及應用的相關技術,包括使用無人機勘測黑葉猴生境、使用微生物測序手段了解黑葉猴腸道健康狀況和對保護區內的居民進行走訪調查等,呼吁同學們加入到保護黑葉猴的隊伍中來。
黑葉猴科普宣講。西南大學供圖
在隨后的手工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在帆布袋上細致勾勒黑葉猴的靈動身影,加深對其形態特征的認知。在黏土手工活動中,學生們運用超輕黏土創造“黑葉猴與它們的家”,方竹筍、杜鵑花等金佛山特色元素點綴其間,幫助學生們理解生態系統完整性。在標牌制作活動中,學生們設計制作動物園黑葉猴館指示牌,對比思考自然保護區與遷地保護的不同路徑與共同目標。
據了解,南川區近年來與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等高校校地合作,開展金佛山黑葉猴種群調查,記錄研究了黑葉猴食性、生境選擇、活動規律、生活習性等,運用智能化和網絡技術建設“智慧保護區”,默默守護野生動物。
“我們希望通過孩子們的手和眼,把保護生態環境的種子種進心裡。”活動負責人孫雅望表示,“金佛山不僅是物種基因庫,更是生態文明的課堂。多方協作的科普網絡,讓實驗室數據和保護區故事真正流動起來,最終匯成公眾守護瀕危物種的力量。”(袁杰、周久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