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首個“人力資源服務創新人才實驗班” 落地

近日,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聯合西南政法大學商學院正式宣布啟動“人力資源服務創新人才實驗班”,作為重慶首個聚焦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本科層次創新實驗班,其落地標志著重慶市在高端人力資源服務人才培養領域邁出關鍵一步,為打造全國人力資源服務高地注入強勁動能。
前期探索奠定堅實基礎
2024年3月,西南政法大學與研究院已率先推出全國首個“人力資源服務微專業”。該微專業以“小切口”探路,通過8門核心課程、3個學期系統學習,結合14本前沿著作研讀、企業深度參訪與實習實踐,成功助力首批50名本科生完成了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培養的“一站式”跨越成長。今年4月揭牌成立的省部級現代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學院,更是為實驗班的落地搭建了穩固的平台,奠定了堅實基礎。
西南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現代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學院院長韓煒表示:“微專業是我們在人才培養領域的一次‘破冰’,而實驗班則是向‘深水區’的進一步探索。”實驗班在微專業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形成系統化培養方案,聚焦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致力於打造“懂產業、精業務、會創新”的產業急需拔尖創新人才,為行業發展輸送“源頭活水”。
瞄准需求創新培養模式
人力資源服務業作為連接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關鍵紐帶”,是推動就業市場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近年來,隨著數字化轉型以及“AI+人力資源”等新業態的涌現,行業對兼具數字運營能力、法律合規意識、全球視野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急劇增加。然而,傳統教育模式與產業需求存在脫節現象,導致專業人才供給不足,直接影響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配度。
針對這一現狀,實驗班在“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上實現深度突破,構建了“行業+企業+政府+高校”的協同育人體系,其核心目標之一就是精准對接市場需求,有效提升西南政法大學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其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具體包含以下三方面內容:
課程設置“接軌前沿”,依托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工商管理等國家級一流專業優勢,實驗班打造“核心+前沿”課程矩陣,除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等基礎課程外,重點增設“AI+人力資源服務”等前沿模塊。課程內容由高校教師與行業專家聯合開發,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動態“同頻”,使學生掌握市場急需的核心知識和前沿技能,顯著提升其就業競爭力﹔
實踐場景“真實沉浸”,實驗班依托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資源,所有入駐企業優先開放實習實踐機會﹔同時,校企共建虛擬仿真實踐平台,引入招聘配置、培訓開發、薪酬設計等真實業務場景,學生可在校園內參與企業真實項目,“邊學邊練”積累實戰經驗。這種深度沉浸式實踐,使學生提前熟悉職場環境和工作流程,有效縮短就業適應期,提升就業適配度﹔
師資隊伍“雙向流動”,實驗班實行“產業導師+高校教師”雙導師制。一方面,聘請全國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知名專家、企業高管擔任產業導師,定期開展案例教學、行業講座﹔另一方面,選派高校教師赴企業挂職鍛煉,參與行業課題攻關,推動“學術反哺產業”,並將在企業獲得的實戰經驗融入教學,使人才培養更具就業導向性。
承載使命推動產業升級
實驗班的啟動,遠不止於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更承載著推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整體升級的使命。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優秀的‘執行者’,更要培育引領未來的‘設計者’。”研究院有關負責人指出,實驗班將重點聚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運營管理、產業園建設、行業前沿理論研究等關鍵領域,通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著力破解行業痛點——例如,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招聘效率、如何開發高價值的人力資源產品、如何參與全球人力資源服務競爭等。
對於學生而言,實驗班更意味著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據了解,實驗班首期將面向西南政法大學2025級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生,通過專業分流,雙向選擇30名左右學生,優秀學生有機會優先推薦至合作企業實習就業,並參與研究院重點課題研究。
未來,研究院和西南政法大學將以實驗班為起點,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重慶建設全國人力資源服務高地、打造西部人才中心提供堅實支撐,為行業輸送更多“重慶造”專業人才。通過培養具備前沿理念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實驗班將有力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效能,優化人才資源配置,為促進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提供關鍵支撐,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夏金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20區縣啟動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重慶7月9日電 (劉政寧、姚於)7月9日,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發布消息: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已於7月7日20時針對北碚區、渝北區、潼南區、合川區、銅梁區、大足區、榮昌區、江津區、沙坪壩區、巴南區、永川區、璧山區、綦江區、南川區、長壽區、涪陵區、梁平區、開州區、武隆區、九龍坡區、墊江縣、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22個區縣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根據最新雨水情變化,經加密會商研判,按照《重慶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於7月9日7時起針對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重慶高新區、江津區、綦江區、南川區、璧山區、永川區、大足區、銅梁區、潼南區、合川區15個區縣調整為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新增渝中區、大渡口區、南岸區、江北區、萬盛經開區5個區縣為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榮昌區、長壽區、涪陵區、梁平區、開州區、武隆區、墊江縣7個區縣保持防汛四級應急響應不變。…
- 評論
- 關注